2021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14,连续三个月回落,但仍高于50荣枯线。本次调研中,经济学家们均给出了≥50的预测,他们认为未来一个月国内经济仍将走向扩张。
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预测均值为38.58%(去年同期公布值为-24.5%),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1.09%(去年同期公布值为-20.5%)。物价方面,经济学家们对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43%,PPI同比预测均值为1.18%。贸易方面,今年1~2月进口和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分别为13.5%和45.54%,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575.5万亿美元。
他们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定中性,3月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以及存准水平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降为9714.33亿元、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降为1.09万亿元,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9.5%。
调研中,有6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我国两会很可能会设定全年GDP增速目标,他们均给出了高于6%的目标预测值;有6位经济学家则认为两会不会设定GDP增速目标。
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47,同时,他们下调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均值至6.44。
一、信心指数:3月预计为51.14
2021年3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14,连续三个月回落,但仍高于50荣枯线。本次调研中,经济学家们均给出了≥50的预测,他们认为未来一个月国内经济仍将走向扩张。其中,最乐观的预估值53来自招商银行丁安华。
京东金融沈建光表示,经济基本面上,当前国内经济稳步向好,为2021年货币政策正常化创造了条件。自去年四季度起,除出口和房地产表现较好以外,前期恢复乏力的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也逐步改善,显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展望2021年,预期中国经济疫后复苏或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全年GDP增速维持在8%左右。
德勤中国许思涛认为,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和外需服务,中国经济的V形复苏将继续保持,预计2021年GDP增速至少可以达到7.5%,一季度将实现两位数增长。针对投资和消费复苏节奏不平衡的现状,今年政府可以考虑加大扶持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消费部门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另一方面,通胀风险已十分明显,但在目前环境下政府恐难实施紧缩政策,不过政府会对资产价格上涨保持警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最后,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仍是中国外部环境的最大挑战。
工银国际程实认为,由通胀预期引发的经济和金融变盘当前仍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其一,当前实际通胀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全年整体压力并不大,较之于一次性的供给冲击和全面上升的通胀预期,总需求的整体力度将更加具有决定性;其二,摆脱疫情和央行收水的微妙赛跑将主导下半年的复苏进程和政策走向,尽管有过度加码之嫌的美国财政刺激有助于推动产出缺口的加速弥合,但发达经济体真正的通胀高峰仍将明显滞后于经济内生修复;其三,由总需求恢复引致的通胀压力将决定央行相机抉择的步调,在尚且合意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对市场整体仍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需要警惕“雨点”渐进下政策预警“雷声”所带来的一次性调整压力。
二、物价:2月CPI同比预测均值为-0.43%,PPI同比预测均值1.18%
经济学家们对2021年2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43%,较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1月值(-0.3%)下降0.1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高预测值0.1%,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低预测值-1.3%
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18%,高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值(0.3%)。调研中,对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最高值为1.9%,来自民生银行黄剑辉和兴业证券王涵,最低预测值为-0.1%,来自招商银行丁安华。
海通证券梁中华预计2月CPI同比或继续降至-0.7%。2月以来猪肉、鸡蛋等价格明显回落,蔬菜价格前期显著回升,但是近期呈现下滑趋势。而非食品方面,尽管春节电影票房创下新高,但是多地旅游收入不及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他认为受到疫情防控收紧的影响,整体消费短期偏离了去年底的复苏通道,就地过年对总量消费的影响是偏负面的。他预计2月PPI同比继续回升。2月中上旬,受春节期间开工不足的影响,工业品价格普遍回落,但是下旬随着生产陆续复工,钢铁等价格回升。此外,2月份原油价格持续上行。考虑到今年春节返乡过年规模大幅下滑,节后返工速度较往年同期可能加快,生产则有望更快恢复,带动PPI继续走高。
———————————————————
2021年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CPI):
丁安华:-0.2%
伍戈:-0.3%
许思涛:-0.1%
2021年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PPI):
李文龙:1%
连平:1.2%
周浩:1.8%
———————————————————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31.09%
受基数影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较去年1~2月(-20.5%)大幅上行至31.09%。其中,39%的最大值来自招商证券谢亚轩和毕马威康勇,民生银行温彬给出了最小值15%。
兴业证券王涵表示,“就地过年”或明显影响出行等服务类消费。民众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倡导,对消费带来了明显的结构性影响。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六)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8.7%,考虑到去年同比-36.5%,距离恢复2019年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春节期间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34.8%,出行类消费受到疫情明显影响。同时,电影票房却超预期火爆,可能跟娱乐出行受限、情人节加成等有关。部分回老家的需求可能后移到清明节、劳动节,相当于部分消费后移到二季度。这也会影响经济节奏,可能会平滑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拉动二季度经济增速。
四、工业增加值:1~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30.69%
调研结果显示,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0.69%,其中,英大证券郑后成给出了最小值17%,工银国际程实给出了最大值44%。
招商证券谢亚轩表示,工业增加值受到1月局部疫情的冲击:1月国内疫情反弹从人员到岗、物流输运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工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今年春节时间较晚,即使就业过节有助于减少节后摩擦性失业,加快企业复工,可能也难以完全对冲1月整月疫情造成的生产损失。综上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31.9%。
五、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增速均值为38.58%
经济学家们预计,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38.58%,远高于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值(-24.5%)。其中,兴业证券王涵给出了最高值53%,民生银行温彬给出了最低值20%。
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1~2月份,制造业投资将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回升、库存去化的速度均有加快,企业的投资预期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投资方面,有望迎来短期阶段性回升。当前房企加快施工以促进周转,去年二三季度房企大量拿地亦利好年初房地产投资读数。基建投资方面,2020年末以来财政支出节奏持续放缓,加之2021年专项债发行节奏较之往年明显偏慢,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仍将放缓。综合来看,固定资产投资1~2月份累计同比达50.1%。
六、房地产开发投资:1~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27.03%
调研结果显示,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7.03%。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兴业证券王涵给出了最高值40%,交通银行唐建伟给出了最低值13%。
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由7%回升至20%。进入2021年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速度加快,地产销售数据同比强势反弹,但在“三道”+“两道”红线的约束下,房企拿地意愿并不强,而是通过加快施工和周转来筹集资金,这将有助于房地产投资企稳。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幅度相对有限。
七、外贸:1~2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575.6亿美元
经济学家们对1~2月出口数据的预测均值为45.54%,对进口数据的预测均值为13.5%,他们预计贸易顺差将会由12月的601亿美元降至575.6亿美元,这一预测将在下周得到确认。
植信金融研究院连平表示,出口方面,当前全球疫情出现好转迹象,疫苗接种有序,多国经济加快复苏,外需较前期更为旺盛,我国“疫情红利”仍将持续。从1月和2月上半月与出口相关的三大高频数据SCFI(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来看,国内出口景气度环比大增,1月CCFI较上月平均上升27.8%,SCFI上涨16.9%。进口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叠加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环境较为有利,进口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春节前夕,开往中国的超级油轮数量激增,最高单日跃升至127艘,创下近六个月来新高。随着中美关系出现相对缓和迹象,中国对美进口开始加快。综上,再考虑到2020年1~2月的低基数效应,2021年1~2月进出口将同时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预计出口增长35.0%,进口增长15.0%。
八、新增贷款:2月预测均值为9714.33亿元。
经济学家们预计,下周将会公布的2021年2月新增贷款将由上月公布值(35800亿元)降至9714.33亿元,调研中,最小值7500亿元来自招商证券谢亚轩,最大值16800亿元来自英大证券郑后成。
交通银行唐建伟认为,“就地过年”熨平年节效应影响,信贷增速保持稳定。今年“就地过年”政策熨平了以往年节效应对于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去年因疫情冲击基数较低,2月周频高炉开工率、炼油开工率好于2018~2020年同期,工业生产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度处于近三年较高水平,企业信贷需求稳健。从高频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数据来看,2月截至22日共成交647.16万平方米,虽大幅少于上月但主要是受到11~17日春节期间网签停止的影响,相比“春节月”同在2月的2018年和2019年仍有明显增加。同时考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边际收紧的影响,预计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环比回落,但较往年同期仍有增加。综合而言,2月单月信贷增量在1.1万亿元左右;信贷余额约177万亿元,增速维持在12.7%附近。
九、社会融资总量:2月预测均值为1.09万亿元
调研结果显示,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09万亿元,低于央行公布的1月数据(5.17万亿元)。其中,英大证券郑后成给出了最大值2.15万亿元,野村国际陆挺给出最小值0.7万亿元。
长江证券伍戈认为,历史经验显示,春节前后资金面往往保持相对平稳,但经济回升过程中利率中枢抬升趋势依然。部分城市房贷收紧边际制约整体信贷扩张,但票据市场等高频数据或预示着信贷可能“开门红”,实体需求并不羸弱。地方专项债额度并未如过去两年提早下发,彰显政策刺激的力度显著降低,社融收缩趋势还将持续。
十、M2: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9.5%
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M2同比增速从央行公布的1月水平(9.4%)上升至9.5%。其中,长江证券伍戈给出了最大值10.2%,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小值9%。
招商银行丁安华认为,M2增速继续受财政支出进度不及预期影响,有所下降。但M1增速环比“跳升”6.1pct至14.7%,重回上行区间,M2与M1间的剪刀差大幅收窄至负区间。前瞻地看,一方面,社融-M2剪刀差未来大概率收窄,指向后续利率上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M2-M1剪刀差大幅收窄,指向企业的经营预期较为乐观,经济内生动能有望继续增强。
十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3月利率变化可能性极小
给出利率预测的16位经济学家均表示,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发生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维持不变,显示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依然是“稳”字当头。因此,预计近期国内宏观流动性仍将维持稳健中性,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海外流动性将继续延续宽松态势。短期内资金面大概率维持紧平衡,资金利率中枢或将在利率走廊附近宽幅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将在3%~3.5%区间震荡。
十二、汇率:2021年底预期均值为6.44
2021年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4713,经济学家们预测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均值为6.47,同时,他们下调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均值至6.44,这意味着届时人民币汇率将较2月底水平升值3.13%。
交通银行唐建伟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趋稳,仍以双向波动为主。2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在90附近上下波动,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加速上行至1.6%,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小幅上升至3.2%左右,中美利差收窄态势明显。政策层面,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调节力度增强,2月19日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250亿元,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2月18日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由于经济复苏未达预期,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由此美元指数将承压,短期快速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十三、官方外汇储备:2月底预测均值为32171.94亿美元
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07亿美元,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底这一数据将升至32171.94亿美元。
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2月美元指数微幅上涨0.44%,主要非美货币中,日元对美元贬值1.44%,欧元、英镑对美元分别升值0.34%、2.34%,汇率因素对外汇储备影响较小;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上升、价格下降,收益率因素使得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减少。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先发优势及央行稳健的货币环境,海外资本延续净流入态势,2月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1亿元,预计会对外汇储备形成支撑。
十四、政策
招商银行丁安华表示,国内政策方面,2021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稳步回归中性,政策重心也相应由“稳增长”倾向“防风险”。2021年,随着经济活动的修复,财政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国外政策方面,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在中期内将保持稳定。
交通银行唐建伟认为,经济增长的加快不需要逆周期政策刺激,宏观政策更多的是回归正常化、常态化。也就是经济从低谷向原本的周期自主回归的过程,呈现逆周期调控政策退出伴随经济顺周期增长加快的局面。预计宏观政策将是紧信用、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元年,许多“十四五”时期的重大项目需要开工建设,宏观政策必须保持一定力度,特别是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从稳宏观杠杆的角度而言,企业和居民个人杠杆率上升空间都有限,但中央政府仍有加杠杆空间。
十五、宏观经济热点问题
在本次调研中,6位经济学家认为GDP增长目标是确定其他约束性指标的主要依据,他们预计今年两会我国很可能会设定全年GDP增速目标,他们均给出了高于6%的目标预测值;有6位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两会不会设定该目标,他们认为未来我国可能会对GDP增长目标有所淡化,未来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实现降低碳排放,经济学家们认为在经济金融方面,我国应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加快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促进低碳交易。
毕马威康勇表示,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并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五大支柱已基本建立,“十四五”期间,金融体系将进一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本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0位经济学家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程实: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康勇: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李文龙: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
梁中华: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野村国际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唐建伟: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
沈建光: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谢亚轩: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郑后成: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