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全国两会的临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和有关司局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做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的准备工作。过去的一年,央行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落地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
据悉,2020年,央行承办全国人大议案34件、建议470件,全国政协提案257件,合计761件,较2019年增加79件,增幅为11.6%,办复率保持100%。内容上,央行承办的建议提案主要聚焦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
稳步推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发挥金融对支持疫情防控和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也是央行2020年工作的重点。
“为应对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建议通过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进一步释放银行流动性,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营造更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由于疫情影响持续存在,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建议协调金融机构相应延展民营企业贷款期限”,代表委员在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诸多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此后,一系列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金融供给能力、加强流通中现金管理、建立支付结算“绿色通道”、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对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并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创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激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综合施策,全面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货币政策则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总量上,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逆周期调节,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价格上,通过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行,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减负;结构上,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推动和深化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所在。
有委员表示,“建议逐步拓宽大湾区内居民双向跨境投资渠道,改进和简化港澳居民在内地银行开立账户购买理财产品的程序,逐步推进大湾区内地居民赴港澳购买银保理财产品的试点工作”。
还有多位代表提出,“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多头共管、高度分散,多重标准、相互冲突,监管分割、效率低下问题,建议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金融监管标准体系”。
针对这些金融改革热点问题,央行也顺应期盼及时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6月,央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支持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地区居民通过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2020年9月,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和职责,形成统一的监管规则,对金融控股公司以并表为基础,实施全面、穿透和持续监管;金融管理部门按照金融监管职责分工对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财政部负责制定金融控股公司财务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相关部门之间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联合机制,以避免重复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数据是办理工作成效最有力的说明。
“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顺利实现。202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
同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5.2%,比上年高20.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4个月上升;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3%,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金融系统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