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严监管环境下,信托业运营得怎么样?3月8日,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通道类业务规模持续回落,融资类信托压缩接近1万亿元;信托业利润为583.18亿元,较上年的727.05亿元同比下降19.79%。
多家信托公司高管告诉第一财经,2020年年初监管制定了压缩融资类信托1万亿元的计划,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完成。当下,监管制定的2021年计划中再次提到“将行业融资类信托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压缩20%”。
“行业必须摈弃注重规模的发展思路,随着具有影子银行性质的融资类信托压缩,预计2021年行业净利润会进一步收窄,同时行业向高质量转变,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及民生类领域。”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对第一财经表示。
融资类信托压缩近万亿
在业务转型驱动下,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26.25万亿元的高点逐步回落。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同比下降5.17%,比2019年四季度末减少1.12万亿元,比2017年四季度末的历史峰值减少5.76万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下降的背后,与行业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有关。从长期来看,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转型目标。但因2020年上半年部分信托公司仍然迅猛发展,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资产分别为6.18万亿元和6.45万亿元,环比分别增加3458.31亿元和2677.58亿元,占比分别为28.97%和30.29%。对此,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5.95万亿元,环比二季度末减少4966.43亿元;四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4.86万亿元,环比三季度末减少10916.31亿元。这两个季度合计压降15882.74亿元,抵扣当年前两个季度总计新增额6135.89亿元,全年共压降9746.85亿元。
另外,截至去年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为9.19万亿元,同比2019年四季度末的10.65万亿元减少1.46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历史高点15.65万亿元减少6.46万亿元;业务占比为44.84%,同比2019年四季度末的49.30%下降4.46个百分点。“压降的事务管理类信托绝大多数是以监管套利、隐匿风险为特征的金融同业通道业务。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事务管理类业务量与占比一直不断下降,金融机构之间多层嵌套、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称。
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称,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降低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并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对于2020年未达标的信托公司,监管将进行处罚。
净利增速连续两年为负
在调结构下,信托行业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增速则连续两年为负。数据显示,2020年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1228.05亿元,较2019年的1200.12亿元同比增长2.33%。
行业规模下降但是行业营收在增加,与信托行业融资类业务的规模压缩导致费率上涨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有信托公司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上通道业务收入的费率从0.2%涨到0.3%,涨幅在50%左右。
不过,去年信托业利润为583.18亿元,较2019年的727.05亿元同比下降19.79%,减少143.87亿元。“利润总额的下降与信托公司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有关。”殷醒民称。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称,通过信托公司未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中一些会计科目观察,行业的盈利能力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在已经公布数据的信托公司中,有19家因为不同的原因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规模合计29.46亿元,5家信托公司披露存在投资损失合计达21.85亿元。
此前第一财经获取的58家信托公司2020年财务数据也显示,去年信托公司在盈利能力上分化继续加剧,头部公司的业绩数据依然向好,盈利前4名比2019年多赚了13亿元。一些中后部信托公司在过去累积的风险加速暴露,例如,长城信托净利润为-0.99亿元,华融信托亏损7.29亿元,华信信托亏损26.52亿元等。
“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速出现分化,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不少公司得益于前两年的主动优化业务结构,2020年净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这提示信托公司应提高对加快业务转型重要性的认识,推进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殷醒民称。
2021年如何转型
对信托公司而言,过去几年违背了信托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制度定位,将信托业务从直接融资做成了间接融资。另外,资金信托业务模式下获取的主要是利差收入,违背了信托公司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准则。
“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下降是必然的,要改变过去依靠通道与融资类业务获取利润的做法,转向服务类信托。信托公司的优势是,不同于其他金融子行业,有着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三个不同市场的制度设计,并具有过去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财富管理、养老等领域有较大发展空间。”金李称。
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信托转型是必然趋势,已成为行业、监管层的共识,再也不能沿用以前靠吃利差盈利的模式了。具体的转型路径选择要取决于每家信托公司的禀赋和历史传统优势。在对公司基本生存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石业务上,要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于战略型业务,要在资源投入上进行重点考量。而对于机遇型业务,只能“边走边看”,需要继续观察和评估。
“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也是资管新规最后一年过渡期,信托公司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信托公司转型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动传统业务模式升级,诸如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这是信托公司原有能力的进一步延伸。另一方面,探索新业务领域,发展证券投资等业务,培育好新盈利增长点。关键之处还在于,信托公司需要具备与之业务方向相适应的专业能力,要遵循各类业务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实现稳健发展。”信托资深人士袁吉伟告诉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