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重读教育经典感悟——对师生如何获得真“学识”的一些思考~11.16
2024-11-19 05:44  浏览:119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并非已知,理解方为知识,思考铸就牢固学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感悟:我想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好教师的“四有”标准——新时代好教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其中第三条就是“有扎实学识”。那何为“学识”?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我们一起来品读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论述。

      首先从教师角度说。如果教师在学习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时,他们如果通过学习培训加实践,懂得了基础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加上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自觉完全可以胜任目前的教书育人的任务!如果是那样,我还真是替他们捏把汗!我想问一下,你对你自己认为“可靠”的育人经验积累真正“理解”了吗?这些经验对这届学生可以使用,但是下一届学生你也敢确定也可以用吗?会有好的效果吗?从我的学习实践过程的得失出发,我理解的先生所言的“理解”是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过程,不管学习什么知识与技能都同理,真正通过这三步,由“懂得”变为“理解”,这样懂得的东西才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再经过反思式“思考”才会最终变成一个人受用终身的“学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教育家的理念一点也不落后呀。

      其次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当下学生的每天学校学习一般是“学——习——练——考——评——改”,他们天天在老师的督促、指导与家长监督、检查下,无限循环着“老师苦教与学生苦学”的“魔咒”……许多学生在“有口无心”的机械重复中“懂得”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往往是缺乏了珍贵的“理解”,特别在融入学生对社会生活与人生哲理认识的理解。所以,学生看似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主要的目的是考试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何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思考铸就牢固学识。”所以说,学生只有在沉浸式与体验式教育前提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思——践——悟”,久久为功,学生方可得到真正的“学识”。

      所以说,在教与学中,“懂得”≠“理解”,“理解”≠“消化”,“消化”≠“致致用,只有学思践悟同步,方可以获得我们生存、生活、服务社会的真正的知识与能力!

发布人:728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