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钢琴遇冷、销量断崖式下降的新闻频现各类媒体首页。的确,从南到北,受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钢琴为代表的艺术兴趣教育班进入了仅次于疫情期间的“冷静期”。从前家长与机构的“双向奔赴”变成了如今艺术教培机构的“一头热”。深挖新闻源头,究竟是什么内因让曾经红极一时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在“后疫情”时代仍然没能走出市场的阴霾?这个问题着实值得深思与探究。
“要不就这样吧,反正你也没有很喜欢,咱们以后就别去弹了。”
初级琴童小美听到妈妈这样说,并没有显出任何的依依不舍。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六年的琴童时光让本就没什么兴趣的小美变得更加麻木。她或许正在盼望着父母喊“停”的这个瞬间。
如小美一样,曾几何时那些在朋友圈里炫耀孩子“半生不熟”琴技的家长们如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延续曾经“鸡娃”的热情,继续用呵斥与糖果逼迫并没有什么天赋的孩子坐回到钢琴旁,还是就此放弃,还给孩子一段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那些年跟风带孩子学琴,毕竟口袋里有钱。这些年日子也不好过,口袋瘪了,心气也就没那么高了。看得出来孩子不想学,想让孩子学的都是我们大人,既然这样那就不学了,大家都是中解脱。”
小美的父母显然在市场大环境的推动之下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确,与小美一样大的孩子们几乎个个“身怀绝技”。“琴棋书画”这些被家长们硬生生逼出来的特长,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无论天赋,无关乎兴趣,家长考虑的永远是升学加分与特长优势。正是这一层层的强制学习中,家长心满意足地看着孩子在自己理想的“模块”中成长,而孩子则成为拼命追逐“成功”的机器,失去了自由与快乐。
当教育成为达成父母期待的一种手段。这样负重而行的教育理念,距离为孩子塑造价值观的目标越来越远。在这样畸形的教育中,孩子失去了幸福感,更谈不上获得感,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乃至厌世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由此,学会了解孩子,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尤为重要。
但家长又会有疑惑,就算试着了解孩子,倾听孩子,但找准孩子的兴趣天赋又很难!看见别的小朋友都在画画,就说自己也喜欢,可过段时间就又不喜欢了。
其实这很正常,孩子对“喜欢”和“感兴趣”的定义与大人不同,也没有自主意识,当孩子说“我喜欢”“我想要”这类话的时候,真实意思可能是“我现在喜欢”或是“别的小朋友都有,所以我也想要”。这就需要家长准确了解孩子真正的学习兴趣点,兴趣点不等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一时的,没有持续的坚持性,错把好奇心当成兴趣点,会造成家长和孩子在时间精力上的巨大浪费;而错把好奇心当成兴趣点,又会错过孩子的学习成长时机。
那么如何真正科学地发现孩子的兴趣天赋呢?
孙明展老师的“教育减法论”,给了家长一个新选择。通过五大能力优势的考察课程,帮助家长摆脱焦虑,在孩子教育早期通过低成本的快速试错做出教育的减法,找到孩子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教育减法论-训练营】中,我们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和评估孩子的天赋,并且由训练营导师一对一点评和反复观察,准确获取孩子的天赋信号、性格特质、相对弱势等等相关的客观检测数据。孩子们将接受一系列的减法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互动活动,开发孩子的沟通交流、理性逻辑、艺术感受、身体动觉、匠人技能等多方面潜能,帮助孩子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天赋。
此外,训练营注重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需要和个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孩子在不同方面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
为教育做减法,还教育以本真,是让教育真正回到“学真理、求真知”的根本。尊重孩子的思考,结合孩子的天赋特长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为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创造良性的空间,帮助孩子在享受轻松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如何客观洞悉孩子的天赋,怎样为教育做减法,相信教育减法训练营的老师们能够给出一套更为科学的指导意见,帮助更多家长不盲目跟风,学会尊重孩子,科学教育。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