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康复医学该“跑步前进”了
2025-07-02 16:34  浏览:44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康复医学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涵盖康复预防、评估、治疗及康复工程全链条,是推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学科之一。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与此同时,我国慢病患者超3亿人、残疾人约8500万人,康复需求巨大。然而,我国康复学科建设滞后于社会需求,急需通过系统性支持构建完整的学科生态体系。

康复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康复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并列为卫生保健工作四大领域,确认了康复与临床医学等同的学科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念。1982年,卫生部选择若干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建立康复中心,标志着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开端。

然而,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把康复医学列为临床医学(一级)下隶属于保健医学(二级)的三级学科,后来才调整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康复医学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伴随着时代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将康复医学列为二级学科,制约了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造成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10万),且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康复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招生数量比例大约是3∶1∶0.1,中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康复人员比例较低。

建议将康复医学列为一级学科

当前,将康复医学增设为一级医学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康复医学发展至今已经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有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且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目前,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已全面展开,康复医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人才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高等医学院校、有关单位和学术团体的高度重视。

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康复专业人才,我国康复相关专业教育迅速发展。截至2024年,我国有193所高校提供康复治疗学本科教育,有40所医学技术硕士授权点院校、8所博士授权点院校;近百所高校在临床医学目录内培养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在目录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博士点,培养康复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和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康复医学专业队伍,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显著改善。

温州医科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2004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生,2021年成立康复医学院。近年来,学校加强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共建高水平的康复医学院,并与地方政府、中国眼谷及相关企业紧密联动,助力推动温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

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康复医学人才缺口大,学科发展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更多的资源倾斜与支持。除将康复医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建立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体系,提升康复医学在国家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外,笔者还有以下建议。

第一,建设国家级康复重点实验室,侧重开展前沿康复医学研究,推动康复医学科研水平提升,培育创新成果,服务康复实践。

第二,培养康复医学国家级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申报指南中纳入国家级康复医学领军人才计划,吸引、培养和激励一批康复领域的卓越人才,推动康复事业创新发展。

第三,优化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选题,单独设立科技助残康复领域的系列重点研发项目,明确项目选题方向,支持康复医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在康复实践中广泛应用。

第四,建设区域康复医疗中心。例如,整合温州医科大学及温州地区康复康养领域优势资源,建设浙南区域康复医疗中心,提供覆盖全学科、全生命周期的医康养服务,推动服务半径向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拓展。同时推动高校、企业、康复机构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3~5年时间聚力打造中国康养体系服务链。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温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王雪强

整理:健康报记者 甘贝贝

编辑:甘贝贝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发布人:f94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