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父亲是聋哑人,听不见别人说话,也说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但他聪明,什么事一点就通,心态也特别好。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劳工作,努力生活,用赚来的钱养育我和妹妹读书成家。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像松树一样的青翠挺拔。我甚至都觉得父亲不容易苍老。所以每次回家,我总是看到他的微笑,看到他在村口的大树下等我们的欢乐身影。
这次要不是母亲打来多个电话说起,我都不知道父亲的身体有些不好了。尤其是牙齿。
母亲说:你爸爸的牙齿上下都快磨光了,这几个月一直喊疼,吃饭也吃得不好,去医院看了几次。我耳朵有点背了,而你爸也听不见医生说什么,交流很困难。
母亲说:你这周回家吗?我在医生处留了你的电话,你回家的话就陪你爸爸去看看。
其实几年前,我是知道父亲牙疼过一次的,近年来也陪他去拍过片子。我总以为他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只是疼一下吃点药就好了,却不知这次那么严重。
更让我触动的是,当我回家陪着父亲去看牙的时候,突然发现他老了。是突然苍老的那种。父亲走在我前头,我跟在他后面,他原来挺拔的背有些微微弯了,过去坚实的皮肤松垮得厉害,走路步伐都不如过去矫健了。
父亲回头,看我有没有跟紧。我一瞥,发现他的脸都消瘦了好几圈,眼眶深陷,嘴角干瘪,原来乌黑的头发也多了许多银丝。
可我明明记得父亲是很年轻的啊,可我明明也经常有回家啊。
我忽然明白,我即便回家,也只是一个形式,看手机的看手机,看书的看书,玩的玩,并没有好好地陪他、看看他、问问他的安好。
才惊觉,父母的老去不像是一天天的,而像是一夜之间。
02
想起一个远嫁的读者娟子。她五年前结婚去了青岛,离家千里,本来觉得这点距离没什么,想回来看父母时一张飞机票就可以实现。可后来发现,这一张飞机票却是最难实现的事。工作调动了,怀孕了,孩子生病了……总是有牵绊。
娟子说:那几年我太忙碌 ,总在为生活和家庭打拼,总觉得孩子太小经常生病不宜长途折腾;总以为父母尚安,可以再等等。所以她总说:等我忙过这阵子吧!等孩子再大一点吧!等我们夫妻都有年假的时候吧……
殊不知,再见时,妈妈已经重病卧床,来日不多了。
她在电话里哭着跟我说:这不可能啊,我结婚时她还那么的健康,只不过两年没回而已,我妈怎么就要离开我了?
我说:因为来日并不方长。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描述的,他后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他以为一别后很快能见到父亲,却不知整整过去两年,还是不得见。
那种怅然伤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恨不得从前能在一起的时候,多一点时间在一起。什么争吵什么别扭,都成了日后不足一谈的灰尘。
03
我们年幼时,父母盼着我们长大成人。那时他们正年轻,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后来我们长大,为生活奔波忙碌。此时父母老去,最盼着我们能够经常回家看看。而我们却没了时间,总是说着忙过这阵子再回来,孩子大一点再来……
可是,人生却没有太多的改天可以等待。
记得看过一个采访。记者给路人一张表格,说这就是我们的一辈子时间。按照人的平均寿命75岁来算,一共只有900个月。对应这张表格,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父母走到现在划去了多少格?生命还剩下多少月?按照我们一周回家看望一次的概率,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又有多少?如果相陪的时光再少一点呢?
是的,此生还能拥有父母多久?看看表格,仔细算算,细思极恐……
人生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在。
很多事都可以等,唯有爱与陪伴最不能等。
本期封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来源:端木婉清(ID:ziqingting19),作者:端木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