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示范。近日,记者走进中新天津生态城,看到在这座“轻轻放进大自然的城”里,满满的健康元素十分亮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盐碱滩变身宜居地
很难想象,眼前天蓝水碧、生机盎然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多年前给人们的印象还是“1/3为废弃盐田、1/3为盐碱荒地、1/3为有污染的水面”。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考察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当地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水体景观再造、盐碱地绿化等工程,系统性地将健康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这里的代名词早已是生态宜居、绿色健康、智慧幸福……
步入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社区兰景园小区,干净整洁是这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该小区的智慧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一位居民正刷卡投放垃圾,熟练地将已在家中分好类的垃圾分别投入“可回收物(纸类)”和“其他垃圾”的投放口中。
一旁,天津津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李立伟的移动终端上,垃圾排放量实时监测系统里数据正在“跳动”,今日兰景园小区垃圾分类参与人次从“120”变为“121”,今日垃圾总量、可回收物总量、其他垃圾总量等数据也相应实时更新。
“生态城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通过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能实现集分类、收集、积分于一体,实时监测每日垃圾分类相关数据。”李立伟告诉记者,这样可以追溯到每一次投放,及时发现不文明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构建更精准高效的生活垃圾综合性管理体系。
“空气好,环境又很卫生,日子好得很!”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社区住了近10年的冯伯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满意,“像这种投放点不仅设施规范,而且通过刷卡、分类还能给自己积攒积分,换取日常用品。”
在冯伯眼中,垃圾分类已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习惯。“只要家里有垃圾要扔,我家孙子孙女都会主动帮忙分类。”冯伯骄傲地说,社区还会经常开展“我是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等活动,自家的小朋友们都是定期参与者。
在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同时,分类好的垃圾后续如何转运和处理也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生态城建成国内较大规模的气力输送系统,保证生活垃圾密闭清运全过程无二次污染。”中新天津生态城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晓晖说。
数条管道在地下交织,每条的一端都连接着已接入该系统的各个社区的智能收集设施或集中投放口,一端连接着中央收集站……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卫科技体验馆,记者见到了该气力输送系统的模型。每天,有超过40吨生活垃圾通过该气力输送系统到达末端进行规范处理。
打造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在规划时就将地下管网设计和健康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一方面,系统保证生活垃圾通过地下管网运输,避免传统垃圾收运过程中人与垃圾直接接触,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传统垃圾收集方式带来的臭气、蚊蝇、鼠害等二次污染,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声。”王晓晖介绍。
居民对健康的要求更高了
除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采访中,令记者感触很深的是,这里的居民对自我健康的要求很高。这既是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体现,也反映了当地为居民提供的各类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发挥了实际效果。
“公园随处可见,大的小的都有,都延伸到社区里了。而且健身器材都配备得特别齐全,各种各样的绿植令人心情愉悦。”在季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提起自己的健康生活,冯伯打开了话匣子。每天早上6时多,冯伯打太极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附近公园里。平时在绿道上散散步、在文明实践站里练练书法,和老伙伴们一起锻炼,是冯伯的日常生活。
“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最大的财富。保持健康包括方方面面,饮食、运动都要合理。”冯伯感慨,在这里生活“不知不觉就更注重健康了”。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健康优先”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规划了覆盖整个区域的绿道系统,将海景、湖景、河景以及城市景观连接起来,与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实现了无缝对接。中新天津生态城社会工作部部长、爱卫办主任卢煜介绍,绿道系统的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肩负着促进生态平衡、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以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重使命。生态城在绿道规划中融入了丰富的健康元素,配备了多种运动场景和健身设施。其中,慢行道既包括步行道,还包括自行车道,旨在鼓励和引导居民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投身于各种健康活动之中。
随着大家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工作多年的陈慧瑛也愈发体会到成就感。作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全科医生,她和同事每周二、周四都会轮流来季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健康驿站,为附近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季景社区有2000余名重点服务对象。”在该文明实践站健康驿站里,陈慧瑛介绍,“大家的配合度都很高,每次我分享的一些健康小贴士,他们都能很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里。”
一旁,得知今天陈慧瑛要来,69岁的刘姨出门散步时顺路来到了该文明实践站。给刘姨量完血压后,陈慧瑛拉着刘姨的手细细叮嘱道:“没啥问题,就是血压偏高,您记得咱还是得低盐饮食……”
刘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陈慧瑛的情形,那是好几年前自己刚住进生态城不久的事。“那时候经常头疼,晕晕的,不舒服,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血压高,本来是想让陈医生帮我开点止疼药。”刘姨说,“当时陈医生和我说了一堆日常生活里要注意的事情,从吃到运动,这几年慢慢地就把血压控制住了。”
自从在文明实践站里设立了健康驿站,刘姨找陈慧瑛也更方便了,平时还能自己来健康驿站量身高、体重、血压,测血糖等,积极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守护大家的健康就是我们的职责。”陈慧瑛说,每次看到自己服务的对象们各类指标日趋正常,都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当地社区和各级医疗机构还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进社区”“健康市集”等多种活动,不断助力居民健康素养提升。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建设进程中,“健康优先”始终是核心。对天津市来说亦是如此。“许多健康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社会公共治理问题。”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二级巡视员、爱国卫生管理处处长刘晓梅看来,要将健康理念和共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共同构建解决健康问题的“大格局”。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以实施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抓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刘晓梅介绍,近年来,天津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居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底,天津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7.54%,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Q41IYX0L】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