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术味儿十足——《基于多维度感知空间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评价研究》,有摘要、绪论、正文、总结,甚至有论文索引和英文摘要……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的一名直肠癌患者出院后,为向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骆衍新团队致谢,竟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
“骆医生团队在治疗中给我的帮助,远不止是切除了10厘米病变的肠段。同样重要的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他们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睿智的人文关怀,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了当时最迫切需要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身体恢复后,就想写一封感谢信来聊表心意。”这名患者解释,在传统的印象中,医生给人的感觉通常是严肃甚至古板的,但他接触到的骆衍新团队则在专业、干练之外,更多了些活泼、温暖。
“于是我就想,不如把感谢信也写得特别和活泼一些。他们应该能收到我想表达的东西。大家会心一笑,可能会比较有趣。”这名患者说。
至暗时刻的支撑
这名患者回忆,他在经历了年初一波持续加班、高强度的工作后,在今年5月,感觉胃部有些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患上了直肠癌。肠镜检查显示,肿物附近有较大的淋巴结,肺部结节性质未定,未知是否已发生癌细胞转移。医生建议先行新辅助治疗方案,完成化疗后再行手术。
一瞬间,这名患者及其家人的心情都跌落到冰点。“就好像被人抡了一棍子一样,完全是蒙掉的状态。”这名患者说。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6月,该患者来到骆衍新的门诊。经过细致的阅片,骆衍新表示,增大的淋巴结以及肺部结节不一定是转移。经过详细讲解,患者及其家人的紧张心态得到改善。经过入院后影像资料检查的完善以及医生团队的评估,患者选择了新的治疗方案。
在“小论文”中,这名患者认真记录着在中山六院的日子里一些令他感动的细节:
6月3日行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直肠癌根治术,因无须辅助取标本切口,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术后,刘彬彬医生向患者及其家人耐心交代所行术式及术中所见,积极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带来的焦虑情绪;
至术后第5天,5根引流管均拆除,主管医生刘彬彬在拆管时态度亲切、手法迅捷……
患者自诉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两周后饮食作息基本恢复正常。为进一步巩固疗效,患者目前正在当地医院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我越来越能理解患者”
这名患者表示“皮一下很开心”,中山六院微信公众号的小编也不甘示弱,接力“玩梗”。
安排!发布!很快,这篇“小论文”被该院微信公众号发表:神似“大刊”的封面,取名《自然而然》。作为2024年7月第一卷第一期主题报道,“小论文”一经发出,很快引来多家媒体跟进和公众围观。有人称赞“作者有才又幽默”,有人感叹“这届患者真的会‘谢’”,更有人表示“患者圈也这么卷了”……
刘彬彬回忆:“拔除引流管时,患者的妻子在旁边,拿着手机对丈夫说,要把他的‘衰样’录下来给他看,患者也很配合。当时我就感觉这家人很乐观,也很幽默。后来我收到‘小论文’后,感觉他的幽默感有一部分就来自家庭的氛围。”
参与治疗的汪普宁医生表示,第一次收到这种形式的感谢信,科研也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看到“小论文”感到既惊喜又熟悉。
骆衍新则感慨,能与患者相处得像朋友一样,是因为从医越久,越能理解患者。“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患者,理解他们的心情。不管患者处于哪个癌症分期,鼓励他们是非常重要的。”骆衍新说。
一起来看看
这封不一样的感谢信
该“论文”已发布在中山六院新媒体创办的“Nature 本土版子刊”《自然而然》第一期的“头版头条”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简文杨 记者 崔芳 通讯员 张婷婷 戴希安
供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WUETPR7】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