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在其他文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这个非常问题实在太经典了,还是单独回答一下,作为阅读主题的一个补充。
读书的意义在于其有两用,过程之用和效果之用。
过程之用好说,就是喜欢阅读的人,享受阅读的过程。和玩游戏一样,当沉浸在故事世界,或者从书本获取新知时,大脑会产生一种“预期奖励”的机制,刺激多巴胺的分泌释放,所以,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
效果之用因人而异。同样的书,有些人读了收获颇丰,另外一部分人毫无触动。所以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我觉得是去追问:怎么读书才有用?答案就是前面文章提到的,用有效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见《有效读懂一本书的阅读笔记法》。
但人喜欢愿景,愿景叫我们感到生的喜悦,也产生对梦的渴望。因此,更为通俗的回答同样具有意义。
从效用看,读书的第一个意义是获得行动指导。这个效用具有可见性,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比如阅读方法、专业知识等,都可以产生实际的影响,进而被感知。
读书的第二个意义在于治愈。在生活中摸爬打滚,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可能留下一些伤痕。有些伤痕深刻,根源于原生家庭;有些较轻,但也扰人。生活往前奔,本就不大易,还要分心抵抗伤痛的侵袭,难,难,难。而读书真能救人。史铁生大好年纪没了奔跑的能力,阻止他自我毁灭的,是书;海伦·凯勒双眼失明,却反过来激励了一代一代人,靠的也是书。
此外,读书也可以获得改善生活的智慧。虽然智慧的定义很抽象,也比较主观,但智慧加上生活的限定,还是露出了一些具体的形体。
去看生活幸福美满的人,这种人多半是有尘世中的大智慧。当然,不排除有部分人只沉陷于自有的小世界,尚未触碰到更大的世界,因为无知所以幸福满足。这类,一旦受到多维信息的冲击,感受到了世界巨大的割裂,很容易被粉碎。
显然,我要说的是看破了真相,在伤痕累累的真相中,仍然伸出友好的双手,和世界和谐相处的人。这类人不受外界的扰动,但不消极,有方法也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障碍,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这种智慧,书本能给。科学承认无知,社科还原本质,小说传递隐喻,哲学让人辩思,历史提供验证。
不论如何,书它就在那里,读它只是走上了一条求知的道路。而求知的路,必定是长久的疲倦和偶尔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