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有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5 07:32:40   浏览次数:81  发布人:f64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当我们放下内心的执念与纠结,不一味逃避现实,接纳一切的美好与不完美,保持平和心态,用心感受生活美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自然能发现人生中的欢喜自在,就在每一个细微瞬间,而生命中的欢喜与美好也从未远离。 心理学上认为,心存怨念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的。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内在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让我们记住这些伤害,避免自己再次遭受类似打击。比如,小时候因为被冤枉而遭到惩罚,成年时期

    当我们放下内心的执念与纠结,不一味逃避现实,接纳一切的美好与不完美,保持平和心态,用心感受生活美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自然能发现人生中的欢喜自在,就在每一个细微瞬间,而生命中的欢喜与美好也从未远离。

    心理学上认为,心存怨念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的。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内在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让我们记住这些伤害,避免自己再次遭受类似打击。比如,小时候因为被冤枉而遭到惩罚,成年时期还会时时回想起当时的愤怒与无奈,这可以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降低了再次受到类似伤害的可能性。

    但是,重复体验消极情绪也有副作用,会成为巨大的心理负担,过度放大对情绪的关注或陷入其中,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让我们忽视掉有效的、理智的解决办法。怨恨还会促使报复心理产生,总想着让对方付出代价,觉得能够以此减轻自己的痛苦和愤怒。

    面对生活中的伤害,首先要自救,避免不必要的纠缠,以免得不偿失,可以试试采取以下策略:

    1.保持冷静。在冲突初始阶段避免过大的情绪反应,以免影响理性决策,如受到语言攻击时最好离开现场,停止他人对自己的进一步伤害。

    2.自我调适。尽量减少他人对自己心态的影响。

    3.寻求支持。当伤害超过自己的承受程度且无法自行消解时,不妨和信得过的亲友谈谈,从他们那里获得鼓励和支持,必要时可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从怨念中解脱出来。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64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