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探索绿色发展“徐州样本”
2021-03-10 23:25  浏览:72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一些地方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道路。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徐州是江苏省唯一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面对经济转型、治理环境的硬任务,徐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振兴转型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时提出,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徐州这座老工业基地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如何从一座资源型城市迈向现代化城市,徐州产业转型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提供了什么经验,围绕这些问题,两会期间,第一财经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

第一财经:长期以来,徐州的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产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疮疤”和“环境痼疾”。近年来,徐州如何痛下决心让四大行业转型升级?

周铁根: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徐州年均煤炭开采量在2000万吨以上,曾有大小煤矿300余座。鼎盛时期,徐州为江苏全省贡献80%以上的煤炭、60%以上的电力、40%以上的钢铁建材,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长期的煤炭开采和重化工业建设,也给徐州带来满目疮痍的沉陷区、“一城煤灰半城土”的环境污染和诸多社会民生问题。

徐州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前,表现为产业层次低、治理水平低、污染排放高的格局。例如,徐州市共有钢铁企业18家,70%都集中在城市周边,常年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徐州四大行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产品低端、工艺装备落后、环保设施管控不到位等情况,导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逸散,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面对经济发展转型、治理环境的硬任务,徐州于2018年正式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在工作推进中,徐州市坚持问题导向,聚力解决难点、痛点。

例如,在钢铁行业方面,重点解决钢铁行业数量多规模小、利税和利润比例低、企业设备落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等问题。在焦化行业方面,重点解决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企业污染治理水平较低、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水泥行业方面,重点解决粉磨站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氮氧化物治理水平低等问题。在热电行业方面,重点解决热电行业部分企业机组较小、部分企业无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部分企业料场封闭不完全问题。

从时间节点来看,先是在2018年初,正式明确了工作方向、整治任务、时间节点,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2019年实施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升级、布局调整优化并举,一企一策抓好关停并转、过渡生产、职工安置。另外,我们还关停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上万家。

近三年关闭退出化工企业151家,总量压减到71家,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全面退出,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38.8%、31.6%和25.6%,大气改善成效持续显现。

如今,徐州四大行业115家企业压减至36家,城市主城区、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企业全面退出或进园入区,打造了邳州煤焦化、贾汪绿色智慧建材等一批布局合理的专业园区,形成了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统计,2020年徐州市区优良天数261天,同比升高45天,优良率71.3%,提升12.1%;PM2.5浓度50μg/m3,同比降低12.3%,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优良天数上升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三。原四大行业企业相对密集的市区北部贾汪区、铜山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且改善幅度均大于徐州市区。

总体看来,徐州“煤炭型”能源结构和“重化型”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成功获批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第一财经:徐州2020年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高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这个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十四五”期间徐州布局现代产业体系有何重点?

周铁根:近年来,徐州坚定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聚焦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早在实施37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的同时,徐州就开始大力培育能耗低、排放少的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接续产业,针对不同产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徐州明确了产业主攻方向,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这些确定了之后,再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来打造发展平台,主要有产业、科技、对外开放、金融、电子信息等平台。

“十四五”时期,围绕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徐州将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不断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力争到2025年GDP超过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应税销售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

例如,在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徐州将聚力构建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绿色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6+4”先进制造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创新引领方面,健全完善创新生态体系,鼓励院校和企业联合参与揭榜挂帅、“立军令状”等国家、省技术攻关专项行动。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光刻设备及材料、氢燃料电池、生物育种等重点卡脖子领域,编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555”人才引进工程,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政策体系。

第一财经:徐州在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发展中,有哪些理念和经验值得共享?

周铁根:徐州的实践说明,城市的发展要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只有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在产业转型中走出“绿色路”,才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首先就是要坚定不移匡正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摒弃唯GDP论的错误观念,坚决不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真正让新发展理念成为广大干部发自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加强生态环保,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老百姓。在转型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理解、支持和拥护,为转型发展顺利推进凝聚起磅礴力量。

转型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始终保持转型发展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积小步为大步、积小胜为大胜,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达到长远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取得这样明显的成效。

发布人:118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