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出可靠粮食系统的极端重要性。
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在最新报告《构建智慧型城市粮食系统》(RICH Food, Smart City)中称,粮食系统是亚洲城市最需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从培育事关城市形象的就业与企业,到垃圾和拥堵治理,城市要“智慧化,即建立可靠、包容、有竞争力和健康(RICH)的粮食系统”,更好地与城市面临的当代挑战与愿望保持一致。
据世行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开展的对21个国家170个亚洲城市的粮食政策系统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城市中只有8%采取了“粮食智慧型”做法。
世行农业与粮食全球实践局局长纽库普表示:“这个报告希望将粮食问题置于亚洲城市决策者的议程上,力求在健康的人、健康的地球和健康的经济之间产生正反馈环效应。”
提倡以前瞻、全面和包容方式干预粮食系统
世行在报告中表示,提倡以前瞻、全面和包容的方式干预粮食系统。
调查却发现,将近四分之三的城市或处于有效介入的早期阶段,或完全处于被动模式,出了问题再应对。世行警示,采取被动方式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包括风险成为现实和错失机遇。
该报告指出,疫情凸显出城市食品供应链和企业的基本功能,以及城市人口易受粮食不安全影响的脆弱性。
不过,在采取封锁及其他防疫措施对人民购买力产生影响和导致供应链中断之前,许多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就已经在获得安全、负担得起和有营养的食品上面临挑战。
2016年,FAO调查的新兴亚洲城市居民中约有23%反映粮食无保障。慢性营养不良也同样普遍。在孟加拉、不丹、印度、老挝、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超过四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这表明城市粮食系统的缺陷可能会削弱许多亚洲城市及其年轻一代的经济前景。
报告指出,对于那些希望改善民生问题(包括粮食安全和可负担性、良好健康、就业机会、污染和拥堵治理、繁荣和宜居性等)的城市政策制定者,从被动转向更主动的粮食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需要谨慎管理与城市粮食系统和需求模式变化有关的风险,包括与疾病、生物安全和环境退化有关的风险。
根据一项医学调查表明,2017年因饮食风险而导致的死亡比例在东亚达到30%,在东南亚为22%,在南亚为19%。全国范围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城市的肥胖发生率往往是农村的三到四倍。
塑造粮食系统未来轨迹
报告称,在亚洲新兴国家,许多城市在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风险、粮食浪费以及塑料包装垃圾堆积方面即使不是国际“热点”地区,起码也是国家“热点”地区。
城市快速扩张,侵占了自然生态系统和郊区耕地,也增加了城市新鲜食品供应的风险。要克服这些城市、国家乃至更广泛的粮食系统挑战,非常需要充分知情的城市领导者。
世行在报告中指出,城市领导者和规划者在塑造粮食系统的未来轨迹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该报告针对不同规模和资源水平的城市,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菜单,并具体说明了亚洲城市可以借鉴和实施的许多改善粮食系统的政策和计划。
例如,保护城郊农田并开发短供应链营销渠道的措施,可以维持重要的城市新鲜农产品供应来源,从而为城市生产率、韧性和循环经济做出贡献;投资改善提供新鲜食品的社区市场,有助于确保公平获得营养,降低食源性和慢性病发病率;围绕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街区合作项目和计划可以支持防止浪费、食物二次利用、堆肥和生态经济;机构性食品采购和销售标准,与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支持相配套,可以通过支持公共卫生和福利、环境和地方经济的方式,对食品市场和饮食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认为,城市凭借其影响空间和建成环境利用、监管和激励私营企业以及决定公共服务提供的力量,拥护粮食政策可以改变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