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在小区对面牛肉面馆吃早餐,忽然,一阵数落声传入耳中:“你不知道你的手有多脏吗?你没嘴吗?吃个鸡蛋要用手掰……”抬头一看,邻桌有一对母女,行李箱放在身边,似乎是刚下火车,也或许是要外出。妈妈怒目圆睁数落着孩子,孩子默不作声,一手拿着鸡蛋小心地咬着。“你的手就没有洗,还用手掰?能不能吃快点。”孩子依旧默不作声,继续左手拿鸡蛋,右手把蛋清剥下来喂到嘴里。大概是看到有人看她,那位妈妈用犀利的眼神盯着孩子,满脸都透露着嫌弃。孩子吃完鸡蛋,又吃了几口饭站了起来,这时妈妈起身拉着行李箱,絮絮叨叨向门外走去。
“看,从别人的身上你就发现情绪不好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夫君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是的,近期,本人也有情绪感冒,我笑了笑,也陷入了深思:旁边不远处就有洗手池,饭前,妈妈知道孩子没洗手,为什么不带她去洗手;人前不教子,这位妈妈大庭广众之下数落孩子不讲卫生,有没有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听到妈妈连珠炮的埋怨,孩子的心情会怎样?只是几秒钟,孩子仍旧用手掰鸡蛋,这样的教育是否有作用?全程中,小女孩没有说一句话,是不敢,还是不想说?
毫无疑问,在成为合格父母的过程中,那位年轻妈妈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张文质《奶蜜盐》中说:“在亲子关系里,我们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都要细致耐心,跟孩子讲故事时都要生动有趣,对孩子成长的帮助都要理性周到,所有这一切最后都会构成一个孩子成长的生命底色。”试想,在明知孩子没洗手的情况下,只需要妈妈带孩子到洗手池一起洗手即可,孩子用手掰鸡蛋,或许是她觉得好玩,或许是她习惯于细嚼慢咽,接纳她,让她舒心吃饭岂不更好?就算妈妈觉得不卫生,也可以压低声音告诉她:“宝贝,你还没洗手呢!不要用手掰着吃好吗?”当孩子感受到妈妈是为自己好而不是埋怨时,或许会欣然接受妈妈的建议。“一个人在童年时,父母管教得特别严,父母特别挑剔,父母经常批评,父母限制得非常厉害,他是很难真正成长的。因为这样一个做任何事都要以父母的要求为标准,经常受到父母批评的人,其整个人的身心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展开。实际上他的身心是没有安全感,没有舒适感,没有做自己的那种舒畅感的,这对他今后的社会化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限制。”这个小女孩,无声地抗议着母亲,久而久之,是很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构的。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做好父母,育好孩子,教育路上,有一种责任是培训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