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深陷抑郁泥潭的高中生,和试图逃避的家人
2024-10-31 05:47  浏览:573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好心不一定办好事。最近,我就为办了这么一件坏事而懊恼。

表姐的孩子今年上高二,从去年底开始,开始出现打屁、肠鸣、大便不成形、次数多、想呕等症状。以上症状,是她本人对市、省级医院医生的描述。

初二是能否考上高中的关键期。高二,也是进入什么样的大学的分水岭。表姐很着急,我也一样。在外打拼十余年,表姐如母,外甥女亦如女。

“还是要正儿八经去医院看下,确定是什么问题。”在我的两次提醒下,表姐带外甥女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未看出所以然,给开了药用的益生菌调理,稍缓解。一段时间后,找中医开药两个疗程,亦稍缓解,然各项症状依旧存在,危机未减。

这样的症状,班上并非她一人。大家将责任归咎于学校饭菜的质量。为了避免症状恶化,住校的外甥女一直吃清水煮面,瘦了十多斤。

为了避免废气频繁自溢,外甥女还要求老师将其座位调至最后。长此以往,表姐不干了,认为这样会影响学习,再次坐回同学中间的她如坐针毡。

上周因故休息,再次聊起侄女的状况,我表示:高二的黄金时间耽误不起,最好去省里找专家看看。于是有了上周五的省城求医。

“多运动,早睡觉,少压力,症状自然消失。”省医院的名老专家给出药方并补充道,如果不放心,再开点辅助药物。

问题大概率出在了辅助药物上,也可能出在了医生的诊断上。

“搞鬼,还开了抗抑郁的药。”表姐看到药蹦出话来,我慌忙补救道,我心情不好时也时常吃点逍遥丸,这很正常的。

说实话,我并未看具体开了什么药。表姐的话一出,我知道坏事了。

医生其实还叮嘱外甥女,有什么压力或想说的话,可以找学校心理老师聊聊。他说,来他那的同类高中生病人很多,都不会用身边的资源。

果然,周日收到表姐的反馈:搞鬼,不看还好,看了更严重了。

我心凉了半截,罪过罪过,是我提出去省城求医的,也是我带着去的,如果因此考不上好的大学,我罪过大了。

这两日我反复在想,我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挽回?

其实,从外甥女每天深夜还缠着她妈跟她煲电话粥,以及长期的躯体症状又未恶化,我就早猜到外甥女的症状是由情绪原因引起,也单纯地想要他们明白其中症结好对症下药。但不知道的是,表姐和外甥女对此如此忌讳。

表姐一直反驳道,外甥女心态很好,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她分享,在学校也很活跃,心理不存在有问题。她还是低估了现在学业压力对人的摧残。

就医当日也是放松之日,我们一起爬山,听音乐会,寻觅美食,直到很晚归家。一整天里,外甥女未出现像她描绘的那样“大便频繁”,且破天荒一次都没有过。

只是不管怎样,我都造成了更坏的结果。我一直坦言,我们给与不了能量,只能靠自己和父母。

卫生组织2023年统计,全球约2.8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超过72万人死于自杀。《2023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人。

眼看着两个闺蜜都深陷抑郁的泥潭而失去光泽,现在又看着花样的侄女深陷苦恼。虽说抑郁只是情绪的感冒,然而感冒处置不当,也会死人。一种恐惧笼罩在我的心头。

今天,心理学硕士申请通过初审。在给学校的个人陈述中我写道:希望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心理学与传播学知识相结合,提高个体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关注,提升公众对心理疗愈的接受度,并创新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方式。当下,通过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及近在身边的伤害,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已基本建立。然而要承认常人都可能患病,患病并不可耻,甚至能够积极寻求心理保健及就医,大众似乎还未有这样的勇气。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过的一个团体活动。一名当地有名初中的家委会会长妈妈介绍说,抑郁症成了尖子生的常见病,一个一个的家庭陷入混乱和绝望的境地。如果父母能够及早察觉心理感冒(抑郁)的苗头,稍加抚触和调养,本身可不治而愈。然而更多的家长像极了我的表姐,宁愿拖一年之久,也不愿想那么一丝可能性。似乎这两个字就是精神病的代名词,让家长们避之不及。

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籍科学家李湄珍说,资讯的发达和不断变得复杂的社会,是抑郁症数据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作为二孩母亲的我,也越来越察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在新时代里,孩子接收信息的脚步永远快于父母。高学历父母如果不学习追赶,不重构知识体系,何以引导孩子,又何以给予安全感。这或许是80后和90后面临的最大的人生课题。

发布人:56cf****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