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踏实学习的一天:阅读,听课,做笔记。学习真的能让我倍感充实,精神愉悦。当然,更让我感到愉悦振奋的还有晚上师父的来电,我们聊到了学习和学习方法,有时候我们对方法的寻求和关注甚至超过了学习本身。
师父的观点令我深感认同,别人的方法再好那也是别人思考的结果,有时候并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比如读童书,就拿我加入的祖庆老师的百本童书挑战群来说吧,别人的方法再多或再好都没有用——如果我自己不去读童书的话。相反,如果我自己认真而又深入地去读了一百本童书,那么,我对童书就会有自己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祖庆老师昨晚在《读好100本童书,你的教育生命有无限可能》一文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简单的方法,不在远处,就在每一个老师自己这里。只要一个老师,认认真真读上 100 本高品质的童书,对带着孩子读整本书这件事,他便无师自通。”
很多时候,我们迫切地想要学习带领孩子们做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想要学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交流课、分享课怎么去做。但我们却忘记了,比学方法更重要的,就是真真实实地带领孩子们去阅读去实践啊。在教师自身对阅读的态度上,或许就可以看见阅读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自己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一点,包括如今绝大多数的家长也是如此,但是,真正每天在认真阅读的教师又有多少呢?
我们时常给孩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经常给孩子推荐阅读书单,但是,我们有把阅读作为自己每日的“必修课”吗?你所推荐的书目是否你自己已一一读完?我想,大部分老师的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我自己这几天就有切身的体会。
《夏洛的网》是众所周知的一本好书,也是孩子们小学阶段必读的一本。在蓝溪任教时,我外甥星宇当时和我住在一起,那个时候他就有读这本书,而我,只是对书名熟悉,却从没认真地去翻阅过。
去年寒假我参加了担当者行动橡果书院的儿童阅读初级认证课程后,我就给上三年级的儿子恒毅提出了一年读100本书的计划,而那时候我也没要求自己也要读100本书。在他读完《夏洛的网》一书或者是其他书本后,我也没有与他交流书本内容,当然,我也没有去看《夏洛的网》这本书。
上个月,非典型成长论坛暨谷里书院教师读写深度研习营在长沙砂子塘魅力小学举行,我选择的是低段的绘本班《纽扣士兵》,中段整本书共读的就是《夏洛的网》,那时候我也想找来这本书读读,但还是没有找到,又重新在网上下单了一本。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去认真读这本书。
直到前两天,我才拿起这本书认真读起来。真正去读的时候你就沉浸其中并不觉得畏难了。当时一拿起我就读了一大半,第二天早上接着读完并看完了这本书的电影。不管是读书还是看电影,我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夏洛,为威尔伯,也为我自己。
通过这件事,我愈发觉得,作为教师,阅读真的必须是一件落到实处的事,必须是一件亲力亲为的事。只有教师自己去读去思考,才能带孩子们阅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读,那又如何带孩子做整本书阅读呢?阅读只有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发生,明白了这一点,我才发现原来的自己是多么浅薄啊!倒不是说现在的自己有多深刻,而是回顾头来看自己在班上的整本书阅读实践及长文挑战,真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局限。
以前总听师父说阅读,要老师真正读起来。现在愈发明白她心中对老师们的那份期待和“恨铁不成钢”。说得再多如果不去行动,那也无益。现在,我也能够感受到那样的一点“无力感”和“无奈感”了。而我自己,或许曾经就是令师父感到无力和无奈的其中的一员吧?幸而,如今能够醒悟过来也还不算太晚。
这几天,将比较难啃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暂时放了下来。除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我也在读恒毅暑假要读的课外书,比如《“下次开船”港》《孙悟空在我们村里》等。专业书籍要读,文学经典要读,孩子们的童书更要读啊。如果不深入孩子们的阅读和世界,不去了解他们“在哪里”,那还谈什么要将他们带往哪里去呢?
与其孜孜不倦地寻求阅读的方法,整本书教学的方法,不如就从扎扎实实的读开始,一本一本地读,读得多了,方法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
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