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破学科壁垒,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
2023-12-05 18:06  浏览:156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当前,多学科联合诊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本期开始,开设“致敬·我的同行”专栏,每期邀请一位医学专家讲述他们在各自领域多学科合作的故事,再现医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逐渐成长、成熟的轨迹。让我们在其中感受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打破专业壁垒、为救治生命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治疗的每个环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医生应该像一个个链条,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蒋奎荣


蒋奎荣在开展手术

说起胰腺癌,很多人闻之色变。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难,手术难度大,胰腺癌也被称为“癌中之王”。

雪上加霜的是,胰腺癌早已不是罕见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快速升高的趋势。2020年,胰腺癌新发病例不仅位列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第8位,其死亡人数也位列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的第6位。

作为胰腺外科医生,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始终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诊疗成效的“金标准”。要想攻克复杂的胰腺癌,仅靠一个医疗团队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10年前,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宣告成立,多学科诊疗成为我们与“癌中之王”搏斗到底的不二选择。

为“一件事”
聚“一群人”

10年前,医院不同科室之间是有壁垒的。“这不是把内科、外科的界限模糊掉了吗?”胰腺中心成立时,我们耳边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2014年,在院领导的支持和苗毅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刚刚设立的胰腺中心采取了“破壁行动”,打破不同科室间的诊疗壁垒,让多学科医生融合在一起,共同为患者服务,当时有些人对此是有顾虑的。

但胰腺中心因“一件事”而来——以胰腺相关疾病诊疗为中心,汇聚了“一群人”——整合胰腺、重症监护、消化内镜、肿瘤学、影像学、病理学等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一群人一条心,为胰腺疾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多学科诊疗服务。

全新的诊疗模式,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就医体验。试想,一名患者如果做手术要找外科医生,做化疗要找肿瘤科医生,做内镜又要到消化科……他要挂多少个号,跑多少个科室?而在胰腺中心,患者如果有胰腺疾病,不管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要做诊断内镜还是治疗内镜,做手术还是化疗,都可以享受一站式的诊疗服务,不用东奔西走、跑冤枉路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胰腺中心成立后,每天早上,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生团队一起查房、一起交接班,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我们工作的日常。

有的胰腺癌患者出现了黄疸,要是在以往,科室界限分明,患者在找消化内镜医生看诊时,常会先通过内镜支架进行减黄治疗。而现在多学科团队在一起,就会更多地从患者整体情况考虑,一些适合直接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就不必先进行减黄治疗,既省了费用,也降低了风险。

还有的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还带着引流管,如果患者此时希望去肿瘤科进行化疗,也许会吃到“闭门羹”。从肿瘤科医生的角度看,患者带着引流管化疗,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但这时的迟疑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化疗时机。如今,在胰腺中心,只要患者实际情况允许,就可以在术后进行康复的同时接受化疗。

不过,胰腺中心的诊疗模式和一般的多学科会诊模式又有所不同。相比之下,中心的多学科会诊是全天候的,不是临时开设的多学科讨论会。我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是一体化的,大家天天在一起看诊、手术,绩效奖金、年终考核都在一起。中心的住院床位采取的也是“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对床位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床位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让患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适合的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永远为患者做出最优的选择,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每位医生都有知识盲区,也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困扰。拿外科医生来说,遇到某种疾病,往往会想能不能用手术来解决,但即便手术做得再好,医生的选择也未必和患者所需完全一致。多学科协作,让我们能够时时听到其他学科医生的声音,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牵手上下游学科
一起触摸“天花板”


在腹部外科,胰腺相关手术是难度最大、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被称为腹部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从胰腺癌的发生部位来看,以胰头最为多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手术过程堪比“破坏一个旧世界,建造一个新世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常要做“六切”,即切除胃远端、胆囊及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切除后要进行“三吻合”——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我们知道,胰液、胆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是人体消化食物的好帮手。如果胰肠、胆肠吻合口愈合不良,胰液、胆汁就会流到肠道外面,腐蚀血管及周围脏器,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可谓风险重重。

记得今年5月,一位曾经做过7次手术的十二指肠癌患者前来求医。经过研判,我觉得患者仍有手术切除的机会,但难度极高。好在团队拥有丰富的疑难手术经验,家属也充分信任我们,这给了我们放手一搏的底气。手术中的情况比预期还要复杂,患者腹腔内粘连极为严重,那感觉就像我们要去杀敌,敌人躲在暗处一样。最终,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分离,我们才窥见肿瘤周围的结构,整台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

可想而知,这样一台“天花板”级的手术,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支持。通常情况下,一台胰腺外科手术需要3名医生上场,至少需要3个小时。从术前的多学科会诊、营养支持,到术中的麻醉准备、默契操作,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成功“拿下”了手术。因此,越是复杂的疾病,越是疑难的病例,越需要大家通力协作。

一个学科发展起来了,上下游学科都能从中受益。在胰腺中心,影像学和病理学是和胰腺专科联系紧密的两个平台科室。其中,影像就好比外科医生的向导,它让我们在做手术时能够知己知彼。以前的影像报告相对简单、粗糙。经过努力,我们建立了胰腺癌及胰腺囊性占位标准影像报告流程、胰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新规范及标准流程等,有效保障了报告的质量,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导航。

中心成立近10年来,在多学科团队的护航下,我们年均开展胰腺外科手术1000余台,手术数量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国际上率先开创了动脉鞘剥除、单层胰肠吻合等特色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动脉入路胰腺癌根治术、胰腺癌海德堡三角清扫技术、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等,为攻克胰腺癌增添了多种利器。

作为外科医生,我们看到肿瘤就像发现猎物一样。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有手术机会就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只要患者需要,医生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位患者。为了患者这一线希望,我们就得勇闯禁区,迎接挑战,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一个个链条
环环相扣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丰富和发展,但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遗憾的是,由于病症通常发现较晚,仅20%的胰腺癌患者有手术机会,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0%。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时常问自己,即便手术技能再高超,如果不能为患者延长生存期,那又有什么意义?帮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质量,是我们身为医者的责任。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专业化、标准化至关重要。一名医生如果样样都会,但却都不精通,在面对胰腺疾病等疑难危重病时就靠不住。而此时,大型专病平台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中心分工更加精细,在治疗的每个环节,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医生就像一个个链条,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我们的多学科协作以外科手术为核心,但胰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手术再完美,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有的患者只做手术,不做化疗,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反之亦然。对胰腺外科医生来说,要完成从重外科到重疗效的转变,重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我们在降低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等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这恰恰与多学科协作、手术上下游的配合分不开。从前,每个治疗环节可能是孤立的。

比如,外科医生只管做手术,在患者出院后往往就断了联系。如今,对于每一名出院患者,我们都尽力做好随访,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预防病情恶化和复发。目前,患者随访率已达90%左右。根据随访,术后规范进行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近30个月。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坚定了对现有诊疗模式的信心。


文: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胰腺中心主任 蒋奎荣

整理:健康报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杜丽娜 董菊

编辑:魏婉笛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7bf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