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指导,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的2024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推介已顺利完成。经专家筛选、评审会议审议,结果公示后,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正式出炉。
本期,我们对推介结果进行整理和集中呈现。
北京天坛医院
多维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多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终高举公益性旗帜,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重要使命,实施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医生“走进来”,让先进技术“走出去”。
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自成为试点以来,医院便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使命,主动与全国220家医院合作,展现了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和国家级神经科学平台的引领作用,为公立医院树立了典范。
医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任务,高度重视传统帮扶任务,从三个重要维度扎实推进区域共建任务,实施五个关键举措,确保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走深走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也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探索了实践路径。
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为初心与使命,组织专家团队不断奔走于全国各地,既让基层医生“走进来”,又坚持带领先进技术“走出去”,帮扶多个地区的神经学科打牢发展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
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天津市滨海新区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后,采取先试点探索、后逐步推开的方式,成立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立医疗、社康、信息等7个管理中心,制定多学科会诊流程、上下转诊流程、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0余项工作制度,初步搭建了较为系统集成的运行体系。2024年年初,滨海新区再次网格化布局6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医疗集团建设全覆盖。
天津市滨海新区在试点建设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过程中,探索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整体,开展药品耗材统一议价和团购,挤压价格水分,节约医保基金。率先在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推动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为推动专家下沉,滨海新区将全区二、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为推动技术下沉,滨海新区制定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理顺转诊流程,提升集团内医疗、检验、检查等同质化水平。为推动设备下沉,滨海新区统筹调配、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做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
滨海新区采用科技赋能,激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研制的“火箭心”成功上市,占据国内同类产品约1/3的市场份额。依托天津超算中心,搭建100%采用国产信创技术的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云医院系统,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搭建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委托检查、委托检验等分级诊疗业务系统,助力集团内分级诊疗。
山西阳曲
创新慢性病综合防控
推进医疗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医保系统配合,县人民医院主导业务的“大网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村民健康自治小组具体落实,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的“小网格”,解决了慢性病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山西省阳曲县委、县政府积极厘清政府与医疗机构的职责边界,通过完善县乡村民“四级联动”体系,实现了从政府到乡村的全方位管理。通过成立由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医疗集团,整合县域优势医疗资源,实现了“有能力管”。通过引进知名专家成立“名医工作室”、省市级医院打造医联体,强化了医疗人才建设。通过名医专家下沉帮扶推动临床专科优质化建设,为县域内居民带来高水平诊疗服务。
阳曲县通过紧抓医保改革契机,将县域医疗观念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通过医保数据分析,明确能力提升和慢性病管理的发展方向,实现了“让群众少得病、少得大病、少得急危重症”的目标。
在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阳曲县通过健康筛查、实时监测等手段,实现了对慢性病的“早筛早管”。同时,依托“五早两防﹢四师共管”模式,提供全流程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了慢性病的防控效果,为居民带来了更专业、更细致的医疗服务。
全链条协同,推动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上海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三大战略先导产业之一。一方面,通过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加速创新药械研发和上市;另一方面,多方协同加快推动已上市创新药械的临床应用,让市民群众及时买得到、买得起救急救命的好药、好器械。
上海市支持生物医药创新,通过将更多的优质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使更多前沿的、疗效好的创新药械投入临床使用,促进本市医疗技术提升,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上海市积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和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作用,推动医药临床研发、医疗服务、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健康管理等融合发展,在准入、纳保、支付、临床应用、市场供应等方面创新机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保险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药械从研发到上市再到使用,需要多部门协同形成合力。上海市在推动创新药械惠及更多市民群众过程中,汇聚了多部门的力量,各部门围绕共同目标,细化完善分工表和施工图,加快各项措施落地,充分体现了协同发展和治理。
浙江
打造“数字健康人·安诊儿”
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新变革
近年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将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省域共享、数实融合的“数字健康人·安诊儿”,让每个居民拥有陪伴一生的专属“数字医生”。自上线以来,“安诊儿”累计接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6家,服务量超1700万人次,用户满意度达98%。
“安诊儿”以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基础底座,构建起院内院外全覆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从国家层面看,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握机遇,占领先机,才能引领未来。研发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
从省级层面看,浙江省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当前,浙江省正在积极谋划人工智能发展。研发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正是助力浙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先发行动。
从行业层面看,当前,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应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分级诊疗,补齐基层短板,加速提升整个卫生健康行业能力。研发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正是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特征,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变革、效能变革、动力变革的大胆尝试。
从群众层面看,当前,线上医疗健康服务虽然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但仍存在智能不足、交互不强、流程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安诊儿”通过亲切有温度的真人形象,集成智能名医孪生、智能报告解读、智能预问诊等功能,创新提供管家式、连续式、主动式服务。研发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正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创新实践。
安徽芜湖
会诊转诊中心构建有序就医新格局
安徽省芜湖市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全市公立医院实体化建设运行会诊转诊中心,构建“医疗引导、医保调控、专家支撑、智慧赋能”的有序就医格局。通过主动服务、优化流程、政策引导,让患者在“家门口”获得市内外优质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在县区”的目标。
安徽省芜湖市围绕“两试点一示范”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实体化运行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开创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全域建成市级会诊转诊平台1个,省市县三级会诊转诊服务中心16个。
芜湖市构建了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纽带的“1+4+ 4+N”会诊转诊服务体系。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组建专家库,涵盖省域内和长三角150余家医疗机构的2200余位专家。实行“您点名我联系”服务,开展多学科诊疗,邀请院外专家诊疗或帮助联系转外治疗;开展“您回来我保障”管理,家庭医生团队全程跟踪,双向转诊、医防融合做好接续诊疗和愈后健康管护。
卫生健康、医保数据实时共享,转诊备案审核、治疗病案数据、双向转诊通道在会诊转诊中心“一端办结”,让医生和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路;整合财政、医保和学科建设项目资金,制定“零负担我补助”优惠政策,留芜治疗患者住院门槛费一次支付免费转诊,外埠专家来芜开展三四级手术给予奖励。实现了技术、学科、人才“能力三提升”和费用、时间、医保“支出三减轻”,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寻找方向及路径,闯出了一条让政府满意、医院满意、医保满意、患者满意的新路。
江西鹰潭
借集采东风,让就医用药更“亲民”
2023年以来,江西省鹰潭市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模式,不断拓展渠道、优化流程,打破传统医药采购壁垒,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用药负担。
江西省鹰潭市积极探索药耗集采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协同高效推进。鹰潭市成立由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各总医院组成的医共体药耗集采协调工作专班,成立鹰潭采购联盟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联动,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二是搭建信息平台,优化审批流程。鹰潭市搭建了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优化各项功能模块,持续完善药耗采购的线上审批流程,实现了药耗政策与监督管理的高效统一。
三是践行公平公正,透明规范议价。鹰潭市积极践行公平竞争原则,制定入围规则和竞价中选两个百分制评价体系,划定“竞争不充分条件”范围,抵制企业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
四是坚持动态调整,持续“瘦身”目录。鹰潭市建立全市统一药品(耗材)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精简药品(耗材)目录,持续对全市统一目录进行“瘦身”。
自2023年以来,鹰潭市稳步推进两批次药耗集采,药品与医用耗材价格明显下降,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促进了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带动了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适度增长,药品(耗材)降价的红利切实惠及全市百姓。
广东
“三张处方”促优质医疗资源
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近年来,广东省开出推动资源下沉、促进服务共享、优化就医体验“三张处方”,人民群众的医改获得感持续增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成效明显。
一是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上精准发力。广东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深化医改,省财政先后投入超过250亿元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同时,大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升级建设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大病在本省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在优质服务同质化上精准发力。广东省细化实化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推动县域医共体内部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管理。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全省所有三甲医院均开设互联网医院。
三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精准发力。近年来,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人员县招县管镇用”,广州花都“村稳”改革、深圳罗湖医疗集团建设、佛山顺德健康共同体建设,茂名推动“大病不出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探索“三医”协同改革
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重庆市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为牵引,在数字赋能“三医”协同推进机制中作出积极探索。“三医”协同改革紧扣数字时代脉搏,创新性、可操作性强。
重庆市区(县)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三医”,成立专项改革工作专班,将“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纳入市委“三个一批”重点改革任务,配套量化绩效考核、重大应用、重大创新成果、重大政策四张清单。“重庆改革在线”数字应用实时动态监测改革进展。
全市建设了统一的“数字健康大脑”和卫生健康云专区,发布省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地方标准,“医检互认”应用推动了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全面推开“县聘乡用”改革,让区县级专家下沉到基层。通过建设县域远程诊疗中心,初步形成了“乡镇检查、区县诊断、乡镇治疗”的诊疗模式。
重庆市积极组织和参加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增加集采药品耗材品种数量,开展挂网价格治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等项目价格,提升急诊、护理、重症监护、手术等体现医护人员价值的项目价格。动态调整创新药械所涉DRG病种分组支付标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持政策。
云南
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
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2022年,云南省率先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达91%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占比53.13%,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9年以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步开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
自云南省42个县(市、区)启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多次将医共体建设有关内容纳入省委1号文件,先后在祥云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召开医共体建设现场工作推进会。2023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大会,要求地方领导当好“编外院长”,兜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各州(市)、县(市、区)将医共体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医共体建设工作机制,勇于探索实践,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补短板、建机制、破难题,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防有机融合、完善医共体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效提升了县域整体服务能力。
整理:健康报记者 吴刚 张昊华 连漪 宁艳阳 王依依 谢文博 吴风港 孙艺
编辑:连漪 秦明睿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VGBH5Y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