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旅居就变得火热,尤其是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来此避寒的“候鸟式”旅居客。
旅居,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到外地生活一段时间。近年来,各地为了吸引游客,大力推动旅居发展。比如云南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政府部门的助力推动,无疑对旅居发展是利好,如何才能把这件好事办得更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云南乡村民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云南省临沧市一处研学中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云南乡村咖啡屋
避免一个模板铺到底
旅居客群属于度假休闲的大众阶层。从一些地方旅居的实践看,硬件开发应力求与客源需求相对应,供过于求意味着隐患。
比如近两年,毗邻京津的个别城市对空心村的旧房屋实施大规模改造,集中建成“××院子”,事后发现这类住所并不容易出手,造成浪费。
旅居供给的价位应适合主流客群,即设施、配套、服务,要物美价廉,占较大比重的应是经济实惠型产品。笔者曾体验云南普洱墨江县的旅居生活,当地日均食宿仅需80元,业余时间大多是外出钓鱼,一个月花费2000多元。一些乡村“农家乐”“空心房”,加以适当改造、配好食宿、改善环境,便可满足大众旅居需求。
旅居者来自四面八方、经济条件也不相同,旅居目标和消费档次自然就多样,因此旅居产品类型应尽量丰富。仅以吃饭为例,有的能有食堂供餐就可以,有的愿意与房东“同餐共饮”,有的则喜欢自己采买和烹饪。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多样化配套相应服务,而不是一个模板铺到底。
不少地方为求事半功倍之效,习惯于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对旅居来说,复制应仅限于方法,而非村落或旅居产品,否则便会“千村一面”。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易地搬迁、改善公共服务中,把整村改造变为模板化,不论历史长短都建村史馆,实践证明游客并不赞赏。
村容寨貌的审美程度,关乎旅居者的选择热情。开展旅居接待的村寨,应引入专业策划与设计力量。对于突兀的太阳能热水罐、外贴院墙和地面的瓷砖、焊接安装的钢管铁门、张贴满街的大小广告,应列为引导改善的重点。可参照乡村旅游或依据旅居标准,对有关村寨或接待农户予以评等定级。
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应落实到为旅居者排忧解难。比如在交通层面,无论是加密航班和高铁车次,还是扩大高速路覆盖面,抑或是提升汽车租赁便利度,都要下决心突破瓶颈;建筑层面,要本着环保和实用原则,尽量使用环保建材,解决潮湿、蚊蝇、卫生等问题;生活层面,则应积极打造便利生活圈,水电煤供应、购物采买、外出交通等都相对便利;也要对应急、救助等突发事件有基本保障。
用好资源“黏住”客户
享受宜人气候只是旅居的基础要求,还应突出展示文化与民俗。许多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应做好挖掘和阐释,引导旅居者体验品味。如土坯房、杈杈房、干栏房、石板房等各式各样的传统民居,当地的衣着服饰、婚丧嫁娶、民俗节庆、生产劳作等都是值得开发的文化资源。
旅居还要做好参与性体验项目。一些展示性的生产作坊,如浙江景宁的豆腐工坊、松阳的甘蔗熬糖作坊,以及采茶、摘果、收菜等参与性活动就是不错的尝试;还有非遗生产展示项目,如打制银器、百工制作、纺织刺绣、农民绘画等也能让旅居者有所为有所乐;还有普洱茶制作、咖啡烘焙、火腿腌制、琵琶猪制作,这些“隐藏款新特产”都具有开发性和趣味性。
餐饮也是重要一环,要倡导旅游餐饮创新。对旅居者而言,目的地餐饮大都富有特色,更高目标是普适性和融合性,需要就地取材、大胆创新。如昆明某餐厅的“滇料西做”、拉萨某餐馆的“藏料内做”,就有现实示范价值;还有普洱、滇红的喝法,除了单独的品饮,也可探索“+氛围”“+茶点”,如英式的下午茶、沉浸式实景茶歇等,让云南高端饮品由单一向复合、由解渴提神向休闲品味转变。
为了更好“黏住”客户,在做好旅居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可加强与目标客源地的沟通与协作,包括政府公关、企业协作、客源互送等。
比如,可积极开拓有组织的客源输送渠道,与目标客源地的工会、老干办、自驾协会、体育训练队等沟通,争取组织群体性的客源;还可加强与中高档次康养机构协作,通过奖补或优惠,组织养老、康养客群前来旅居。某些养老连锁机构就进行了探索,入住者花费一定费用,可在30多个城市“迁徙”度假。
宣传层面,要加强宣传营销针对性。既要保持常规性、全媒体宣传,也要借助活动、展会进行推介,更要挖掘旅居者的感受体会,让旅居者成为扩大口碑效应的宣传员,现身说法介绍真切感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