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星期二
《他乡的童年》是纪录片,导演叫周轶君是国际记者出身。片子的主要内容是周轶君走访世界各地的学校,了解的国家人是怎么做教育的。《他乡的童年》目前一共两季,走访的地方包括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泰国。这段时间在看第二季,共五集,涉及五个国家,主题分别是:新加坡《“怕输”卷王的教育真相》;德国《科学坦诚的儿童性教育课》;法国《来自童年的松弛与浪漫》;新西兰《玩耍才是小朋友的正经事》;泰国《留学家庭的陪读现状调查》。
一边看一边感慨,国家之间教育体制的差异太大了。
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就连淡水都要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新加坡整个国家的发展必须由人才去推动。所以,他们的教育实行的就是“精英主义”。从小学就开始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分流,小学三年级有个天才班考试,前1%的孩子进入天才班。接下来就是PSLE,简称小六考试,学生被分为三到四个梯队,只有前5%的孩子进入直升高中的直通车,剩下的学生会被分流到快捷班、普通学术、普通技术等梯队。而这两次分流的意义就像我们国家高考的选拔。对新加坡人来说,小学就已经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关键岔路口。
实际上竞争早从出生就开始,生活的区域,就读的幼儿园、小学,都会成为影响小学选拔考试的因素,自然会影响到每个人的人生道路。
所以,导演周轶君说,你在新加坡这个国家感受到的所有成功和舒适,都是通过精密的计划,严格的执行来完成的。她不由发出感慨:每一种教育制度都是根植于它的社会文化当中,一个国家的教育是社会上所有东西的投射。
再看德国,“严谨”“品质”是德国的代言,还有对艺术的喜爱,曾经战争的痕迹,都渗透到德国教育的毛细血管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殿堂级的音乐剧院会有专业的歌剧演员给口中还衔着奶嘴的小宝宝们举行专门的音乐会,这些还不能独立行走的宝宝们,有的在父母的怀中,有的自由地在地上爬行,演员们走到孩子们中间,一边表演一边和他们互动,还给他们现场演奏古典器乐,他们认为五岁以后再给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都太晚了。
法国人的教育是关于生活,关于生而为人的感受,他始于对婴儿的理解,启迪儿童的思辨,在法国养育儿童可以是平静的,愉悦的,幼儿园孩子们的午餐可以持续一个多小时,孩子们拿着和大人一样的刀叉,老师们一道接着一道食物让他们慢慢品尝。
新西兰是一个年轻地大陆,但又有很多古老的传统,玩对他们来说,玩不仅重要而且还很科学,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大海是所有人生活的大背景,孩子们从小都要学会与孩打交道,学会在海洋面前如何保护自己,从小了解海洋地气象知识,学会划船,驾驶帆船,因此,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非常自信勇敢。
这些只是不同国家教育的一些碎片。
对这些不同教育方式的了解之后,促使很多对教育有自己认知的家长,开始寻找理想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方式,一些中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泰国读国际学校,很多家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放弃了自己在国内的工作生活,就是基于泰国的国际学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首先是泰国国际学校采用英制、美制等欧美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开发,课程设置丰富多样,评估方式综合全面,学生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习压力,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其次,有语言上的优势,泰国国际学校几乎所有课程都用英语教学,作为旅游国家,英语使用广泛,孩子有更多机会提升英语水平,掌握多语言技能。其三是签证和费用上的考虑,相比欧美国家,泰国国际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较低,每年学费4-10万人民币不等,生活费也与国内三四线城市相当,能减轻经济负担,还有泰国签证办理相对容易快捷,家长可申请陪读签证,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和支持。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育人目标和教育体系,也从来都没有最好的教育之说,每一种教育都有其根植的土壤。但我们可以向“他乡的童年”学习什么,对于父母来说,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判断,应该如何规划孩子的未来,各自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深深感受到,国家之间的教育差异,家庭之间的教育差异,给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给有觉知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