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社科好书·学者书单 | 王本立:近期读过的几本全球通史类译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0 20:26:34   浏览次数:5  发布人:337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本期学者书单《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世界简史》([美]威廉·麦克尼尔著,施诚、赵婧译)《简明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美]希瑟·斯特里兹著,魏凤莲译)《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美]约翰·R.麦克尼尔、[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王晋新等译)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了解人类整


    本期学者书单

    《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世界简史》([美]威廉·麦克尼尔著,施诚、赵婧译)

    《简明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美]希瑟·斯特里兹著,魏凤莲译)

    《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美]约翰·R.麦克尼尔、[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王晋新等译)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了解人类整体发展进程的需求,国人对世界通史,特别是对假以全球史名称或被赋予全球视野的世界通史给予了有增无减的关注、迻译、阅读和探讨。这种在概念上喜欢全球史明显胜于世界史的偏好,似乎最晚从1988年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译本问世后就开始形成了。流风所及,就连一些根据一般习惯原本应该译为世界史的著作,也被强行译为全球史。另一方面,国人也在为推出自己被冠以全球史之名的著作而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葛兆光主编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于2024年4月问世,可以说具有标志意义,因为它既弥补了中国历史学家在全球通史著作中长期缺席的遗憾,也反映了全球通史在国内学界的认同和推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几本全球通史类译作,希望对有了解和学习全球通史愿望或需求的读者有所帮助。

    1

    《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


    第一本是《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屠笛、马晓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首席翻译是吴象婴。他们也分别是最负盛名的全球史著作《全球通史》的作者和首席翻译。但与《全球通史》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部译作自问世以来,似乎一直严重缺少关注,以至于在21世纪初,国内一位学者在一篇文章中简介该著作时,径直从英文翻译书名及相关概念,显然不知国内已有此译著。正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所言,“著名的全球史专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虽然该书的中译本早在1992年就已问世,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的学术界,远远不像他的《全球通史》那样受到追捧和热议。”再从豆瓣数据来看,这本书因为评论人数过少而未有统计,也可见少人问津的情况迄今未曾改变。

    不过,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张善鹏翻译、大胆另取书名为《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的译作,正借助斯塔夫里阿诺斯“代表作品:《全球通史》《全球分裂》《全球史纲》”之类的宣传,在某种意义上改变着上述译作的命运。当然,由于译者的不同,两本译作在概念乃至内容方面的相异是肯定的。能够找到《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一部新的世界史》者,建议还是不妨找来一读。

    在这本著作中,与《全球通史》明显不同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从纵横两个方向对人类历史进行了重新划分、梳理和探讨。在纵向上,他不再以1500年为界,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是将其划分为血族社会(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原始社会)、纳贡社会(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递进的社会形态。在横向上,则是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之中,选取自古至今与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四条生命线,即生态、两性关系、社会关系和战争,依次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就与这四个生命线有关的21世纪的可能前景进行了展望。

    就斯塔夫里阿诺斯而言,在出版《全球通史》之后,就有关问题进行延伸性的或重新的思考,继续探寻梳理影响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可以说是符合逻辑之举,也可见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梳理并无止境。而随着新著的问世,正如《全球史纲》的推介文字中所说的那样,它“堪称一部以全球观点看人类社会演变的人类简史,是作者继《全球通史》之后的又一醒世力作”。

    2

    《世界简史》


    第二本是《世界简史》([美]威廉·麦克尼尔著,施诚、赵婧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出版)。

    虽然威廉·麦克尼尔在中国远不如斯塔夫里阿诺斯那么出名,但根据一般的说法,他才是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全球史蔚然成势的风气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部成功的著作便是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这部号称全球通史开山之作的英文原作出版于1963年,中文版则于2017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麦克尼尔不仅借此著作一举成名,而且相信一部更简短的作品将会使他的整体世界史观更容易被学生和普通读者所接受,所以他从1964年起开始大幅精编简化这一著作,并于1967年作为高校教材出版;后来又多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但是,它的中文版却姗姗来迟,近50年后才首次在中国出版,这就是由施诚、赵婧翻译,201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或许正由于这一原因,原本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出书和成名更早,在巴勒克拉夫眼中至少和斯塔夫里阿诺斯齐名的麦克尼尔及其著作,却是晚了许多年才开始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到了2019年,这部教材的中文版在经过全新修订之后,又以《世界简史》之名出版。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三十章,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四大文明,将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勾画整体而互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综览几千年间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该书的四个部分亦即作者眼中世界史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公元前500年之前,是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期;第二个阶段为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是各大文明之间的平衡期,没有一个文明取得过绝对优势;第三个阶段为公元1500年到1850年,这是西方文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第四个阶段为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它以法国的民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起点,随后是欧美和世界的其他地区伴随着充斥暴力和流血的战争,世界走向了一体化、全球化的进程。

    简言之,该书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历史,它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它强调文明间的融合,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人类文明的诸多要素一一展现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内容包罗万象,而且文字引人入胜。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所有人类社会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结的。各个文明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促进文明演化、历史变革的主要动力。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世界史观,是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人类历史活动。

    作者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在西方畅销几十年,主要是因为,“首先,它从一个简单的视角(文明的互动)出发,对于世界历史的叙述一以贯之,容易理解;其次,跟其他大多数教科书相比,它尤为清晰简洁。”由此可见,对广大读者而言,这可以说是一本经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门读物。

    3

    《简明新全球史》


    第三本是《简明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美]希瑟·斯特里兹著,魏凤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与前述《世界简史》的身份及来历有些类似,《简明新全球史》也是高校教材,也是另一部著作的简化版。其主要中文翻译者也保持未变。

    《简明新全球史》的前身为《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其英文原作问世于2000年,基于原作第三版的中译本则出版于2007年,译者为魏凤莲、张颖和白玉广。同样是为了方便读者,这部英文著作于2008年也有了自己的简化版,其作者由原来的二人变为三人,即除了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还增加了希瑟·斯特里兹。至2009年,这部著作的中文版即《简明新全球史》也很快问世,译者为魏凤莲。再到2018年9月,又出版了根据2014年英文第三版译出的《简明新全球史》(第三版)。

    上述两种译作在书名上都做了创造性的处理,特别是都有意添加了个“新”字。若论事实,这似乎没什么问题。因为作为全球通史著作,无论在出版时间上还是写作思路上,它们的确是新的。若论这一“新”字的宣传效果和吸引力,应该说非常之强。比如,《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在2007年出版之后,一年之内就加印过两次,而《简明新全球史》则是一版再版。

    当然,更重要的是著作本身的成功。作者在纵向上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很清晰的七个阶段,横向上则以传统和交流这两大主题构建每个阶段的人类历史图景,用简练的语言和紧凑的篇章结构,生动再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各大传统社会的文化传承与互动交往。如果说麦克尼尔《世界简史》的特色在于侧重于全球各个文明之间的互动的话,这本《简明新全球史》的特色则在于不仅重视文明间的交流互动,而且重视各文明自身的传承。

    这本书的一些辅助设计也非常用心,既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也方便了读者,很值得称道。比如:每一章的开篇都有一则引人入胜的历史小故事,中间会安插富有时代背景的一则历史文献,文末还附有大事年表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另外,全书还配有大量的地图和各种图片,可谓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4

    《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第四本是《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美]约翰·R.麦克尼尔、[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王晋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威廉·麦克尼尔作为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不仅曾经独自推出过《世界简史》这样的全球通史名著,而且后来和自己的儿子、环境史大家约翰·麦克尼尔合作推出了另一部全球通史名著,即《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这部著作的英文原作出版于2003年,由王晋新等人翻译的中译本则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初名与英文原名大体对应,为《人类之网:鸟瞰人类历史》。在2017年推出修订版时,又更名为《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从书名可以看出,麦克尼尔父子都注重历史中的各个文明的互动与联系,也就是互联性,这正是网络的特征与特点,也与老麦克尼尔的基本学术观点一脉相承。当然,首先选择“网络”一词的是小麦克尼尔,因为他认为该词展现了地区和社群间的交互联系,并且立即征得了父亲的同意。写作过程中,两人也免不了出现不同意见和争吵,并且各有胜负,有时互相让步,所以对他们各自而言,最终的合作成果自然有难以尽如其意之处。但是,从整体上讲,两人对这部著作都相当满意。老麦克尼尔甚至说:“40年后,我的儿子和我编制了一部修订的、校正的和浓缩版本的人类历史。不论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一生的雄心壮志如今已经竭尽全力并心满意足地实现了。”

    关于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首先,它的篇幅小,几乎短于任何一本世界史书籍。其次,它有一个主题,即“人类之网”,对人类社群不断增强的联系的探讨贯穿了每一章节。所以这本书并非想要详细阐释某地的历史,而是试图表现地区之间的联系史。简言之,这本书用一个词来涵括人类文明由远古演化至今的脉络及其特征——那就是“网络”,并因而以非常简洁、明晰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跟老麦克尼尔自己的前期著作相比,这本合著也自成特色。比如,之前的著作很少涉及非洲和拉丁美洲史,尤其是前哥伦布时代的拉丁美洲,而这本合著对这些地区的阐释要好得多。又如,相比之下,这本书对网络和联系的探讨更明确、更清晰、更有力。此外,这本书一方面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话题,显示了作者非常庞大的知识储备和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基于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读懂的写作追求,这本书也称得上通俗易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张黎明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37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