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挥平台优势 打造核医学“高地”
2025-02-21 15:24  浏览:28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核医学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目前,我国已有1000余家医院设立了核医学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型核素治疗让肿瘤患者看到新希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起步于1974年,2017年获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室汇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致力于开展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及新型核素治疗的临床转化,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提到核医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放射性疗法,比如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疾病。如今,新型核素治疗已经有了飞跃性发展,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正凭借着诊疗一体化优势,在一些特殊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54岁的患者李明(化名)来自天津。2015年,他不幸罹患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延长生命,他在新加坡接受了4次镥-177标记药物治疗。“我使用‘核药’后,几乎没有出现副作用,肿瘤也如变戏法一样开始缩小,但毕竟到国外治疗是件麻烦事,听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也有‘核药’,便欣然前往。治疗后,我肝脏区域95%以上的肿瘤已经消失,生活和工作都恢复了正常。”李明说,“在这里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打造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检查室内,记者看到,一名患者正躺在PET/CT(正电子发射及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扫描仪中。医生将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前,要在全身范围内找到肿瘤病灶是比较难的,但现在通过注射‘核药’,其中的化合物进入患者体内作为‘探针’,可以引导放射性核素到达病变的地方并产生射线,再通过PET/CT扫描,就能准确找到肿瘤病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技术组组长漆赤介绍,得到核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后,科室医生将进行专业的诊断、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核素治疗以及用哪种医疗核素更能见效,并邀请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MDT),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新型核素治疗通过诊疗一体化手段,能够精准治疗疾病,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新型核素治疗极大地拓宽了核医学的研究范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抓住机遇,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镥-177标记药物和锕-225标记药物等用于临床治疗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而设立在该院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是不断发力,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20余项,每年发表SCI论文50多篇,还积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川渝地区输送核医学人才。

核医学新兴优势产业雏形初显

“核医学既是我院优势学科,也是泸州市新兴优势产业,打造核医学‘高地’是泸州市和西南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的共同目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介绍,2024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进西南医科大学等建设核医学专业学院,同时,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构建核医学“医、药、护、技”人才培育体系。

此外,西南肿瘤核医学中心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中,计划2025年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涵盖核药制备中心、肿瘤放疗中心、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心、核素治疗病房等。徐勇表示,未来,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四川省核技术与医学资源的独特优势,重点推进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发与应用转化,实现放射性诊疗设备和药物的国产化与产业化,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肿瘤核医学产学研中心。

文:李宁

编辑: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


发布人:d24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