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卫鞅在魏国时候,是公孙痤的幕僚。
当公孙痤病重之际,魏惠王前来探视,并感慨,如果爱卿一病不起,魏国可怎么办好?
公孙痤说,卫鞅虽然年纪不大,但有治国奇才。国家大事,主公可以多听听卫鞅的意见。
见魏惠王没有触动,又进一言:如果不重用卫鞅,就请一定除掉他。
魏惠王出了公孙痤的府上就感慨:公孙痤病得不轻啊!一会儿让我重用卫鞅,一会儿又让我除去他。
随后,便对卫鞅说,先是为了国家打算,引荐给主公。现在主公游移不定,你还是趁早离开魏国吧,别让主公真的除掉了你。
但卫鞅不这么看:魏惠王既然不能听你的建议重用我,又怎么可能除掉我呢?
这是卫鞅精准的真知灼见,对魏惠王用人心理的洞若观火。
随后,秦孝公下令,天下有志之士,但凡有治国理政的好办法的,必定重用。
于是,卫鞅告别故土,来到了秦国,并觐见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策。
在秦国,卫鞅与秦孝公合作非常愉快,实施了变法。经过卫鞅的改革,十年间,秦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力强大、兵力强胜,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是卫鞅在秦国自我突破的第一步。
后来,跟秦孝公进谏:秦魏两国,互为心腹大患。以秦孝公的勤勉从政,不如向东图魏国,收取河西之地,这是千秋霸业、帝王根基。
于是,秦孝公让卫鞅带兵与魏国交战。两军对垒,对方将军是公孙卬。
哪里能够料想,足智多谋的卫鞅心生一计,邀请公孙卬宴饮,并缔结同盟。
两人相谈甚欢,也定下了盟约,但是就在公孙卬要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落入了卫鞅的包围圈,——所以,卫鞅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了秦魏大战的全面胜利。
这里就能看出来,卫鞅为了帮助秦孝公攻取魏国,利用了公孙卬对他的感情与信任。当然,上兵伐谋,从取敌制胜的角度而言,卫鞅除了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又成为凤毛麟角的军事家。
这是卫鞅在秦国的第二步自我突破。
战败的结果,就是魏国割让了大片土地,并且付出了迁都的惨痛代价。在政治上,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财力地利基础。后来在秦穆公等贤明君主兢兢业业的治理下,秦国蒸蒸日上,综合国力终于成为各个诸侯国的翘楚。
直到这个时候,魏惠王才叫苦不迭:“后悔想当初应该听公孙痤的话,重用或者杀掉卫鞅!”
啊,多么痛的领悟!
但是,人是极少能够真正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
卫鞅因这一赫赫战功,获得了一大片富裕封底,号曰商,所以,卫鞅又名商鞅。
纵观在秦国这段人生轨迹,卫鞅实现了变法革新、带兵打仗、封疆大吏的一系列新突破。
可这也是卫鞅的重大转折点,在实现了这一突破后,就裹足不前了。
原来,商鞅曾经问手下人,他与五羖到底谁更贤能?
身边人就进谏道:五羖是秦穆公从奴隶中选拔出来的,即便以前是人下人,后来官高人上人,可是坚五羖能够坚守初心,克己奉公,吃穿用度非常简约,从不讲究车马排场,大暑热天气,也从来不用打伞盖;五羖去世的时候,秦国百姓上下悲声一片,就连小孩子们都不会面露喜色、也不会唱歌,都非常悲痛。而商鞅公您呢,出入必须有车马轿夫,排场一流;侍从还都需要矛盾剑戟全副武装。而且,您对犯了错的人,责罚都非常严厉,动不动施以黥刑等严厉的刑罚。都说得人心的人,就越来越兴旺;失掉人心的人,就越来越被痛恨;而依赖品德高尚行走于世的人,就越容易得人心;依赖严厉武力手段的人,就越来越失去人心。
可是,卫鞅,根本就听不进去。
所以,这时的他,故步自封,无法进一步突破自我了。
五个月后,也正是秦孝公薨,新王即位,政权交替的特殊时期,失去了秦孝公的庇护,就有人污蔑商鞅想谋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卫鞅害怕了。
于是,想逃到魏国去,但是魏国人被商鞅坑地不轻啊,魏王也没有真正悔改自己的失误,仍然不接受卫鞅,将其拒之门外。
历史不能被假设,那个痛彻心扉后悔没有重用卫鞅的魏惠王,还是没有真正幡然醒悟。
走投无路的卫鞅,尝试到别的诸侯国去,但是没用,到底又落到了秦国人手里。卫鞅先是因改革触犯了很多人利益,又因刑罚手段残酷而树敌众多的他,到底被秦人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
卫鞅,于是成也秦国、败也秦国。如果真的虚心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建议,对别人虚怀以待,克制自己苛刻的欲望,想方设法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是不是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