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古典的《不上班咖啡馆》。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因为行业不好干,小明决定转型,他无意中发现了“不上班咖啡馆”,并在胖子老板的启发下,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行业,结果这一找,果然发现了很多新机会,他记得胖子的那句“带着优势切趋势”,最后选择了三个行业: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宠物经济。这些领域都有成熟的产品,正在打开市场的阶段,需要很多营销人才,他也都很感兴趣。
他开始登录招聘网站,填写简历,并选择了一些目标行业的营销策划岗位,投递了出去。可一周过去了,他只接到四个电话。一个是培训机构问他是不是要考证,一个是保险销售,一个疑似传销。终于一个公司的HR电话来问了一下,也再无下文了。小明只能再次来到“不上班咖啡馆”寻求帮助,胖子却认为他这种找工作的方法恰恰犯了求职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关键就在这个“找”字上,当你想着“找”工作,目标就是“找到”,关注点就自然变成了“好工作在哪”,然后投出去,能做的就只能等了。过去环境好,可能是有效的。但这几年,职位越来越少,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找”看上去是主动的,但除了投递,还是在被动等待。你从HR角度想想,每天收到几百份简历,你还是跨行的,能挑到你,这概率得有多低啊。但,如果换个思路,改成“卖自己”,思路一下就打开了。你得把自己卖出去,你得知道客户在哪,他们是谁,他们要什么。你还要思考自己有什么优势,这些优势怎么让别人一眼能识别,能看懂。那你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你的竞争维度也就打开了。而你也成了绝对主动的人。就像做市场策划一样,先要摸市场,找到精准客群,理解需求,然后针对他们包装自己。
听起来是不是挺不错的?那具体怎么行动呢?
首先,要知道不同行业大概是做什么的,它们和上下游是什么关系。比如说小明列举的医疗健康,要制作这些药,需要有原料提供商,这就叫“上游”。医药的上游就有化学原料、微生物培养、中草药种植,做医疗器材的化工、钢铁、电子芯片。这些药要卖出去,这就叫“下游”,这里有卖药的零售药店,有批发的医院,还有体检、医美这些保健服务商。小明去做营销的话,上游基本都是大客户销售,大宗交易,中游主要卖给医院和药店,还有保健机构,要一家家跑。下游更多都是卖给老百姓,主要靠做品牌和营销,由医院和药店推荐给病人。
把行业的产业链搞清楚,然后搜索头部企业,这些公司就是重要目标。但此时还不能直接投递简历,应该去研究大公司的职位,大公司的职位描述,往往也是行业的标杆,招聘启事就是这些典型客户的需要,而且这个最好在大公司的官网去找,而不是在招聘网站上找。这样你就知道候选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经验,把感兴趣的职位招聘信息里的“高频出现的词”和“术语”提炼出来,用“高频词”梳理自己的简历,针对“术语”做一些调查研究。
你需要在你的简历的这四个地方增加相关行业关键词:自我描述、项目经验、实习培训、工作描述。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你合适。
但也要注意,包装简历是为了放大闪光点,略去不重要的,但不代表可以说谎,因为一旦说谎,这就是诚信问题了。
就在小明做这些工作的同时,他回了一趟老家,父亲因轻微脑血栓已经住院,虽说后来也出院了,可是小明却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是继续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到家乡,在父母跟前尽孝呢?
带着这个问题,小明又来到了“不上班咖啡馆”。
胖子看到小明这么纠结,就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父母什么时候最需要照顾?
胖子帮小明梳理了一下,父母60岁到70岁的时候是精力期,他们可以去旅游,做各种以前想做没做的事,还能帮忙带孩子。70岁到80岁的时候是维持期,重活干不了了,身体多少也会有点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装修房子,并尽量让他们搬到更加舒适、有医疗条件的地方去,最好在老家还能有几个医生朋友。80岁到90岁的时候是衰老期,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下降得很快,特别需要家人,以及更好的医疗和居住条件。
小明算了一下,父母75岁到85岁的时候自己大概48到58岁,这也就意味着那个时候才是父母最需要他的时候,所以接下来的20年就是他发展自己的关键时期。
小明自己还是倾向于在大城市工作,但胖子却告诉他,其实也有两全的方法,那就是在一线学习,在二线发展,在三线安居。因为今天很多工作线上就能完成,而且高铁也很方便,一小时跨城上班已经成为可能。
接下来的半年里,小明研究了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招聘信息,搜集了招聘要求,开始订阅和关注这个行业的新闻,时常点开每个公司主页和公众号,去每个门店感受不同的车型和服务,观察各种买车的人,逐渐对于不同的人要什么车有了感觉。
10月份的时候,他请了一天假,参加了行业展会。也就是在那里,一个参展的经理告诉他,他原来是房地产销售,当年就是调研了这家公司的销售流程,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和改进方案,面试时展示出来,才顺利完成转行。这是新入行者的超级加分项。小明准备也做一个。
在工作中,小明开始以一种跳出职位的角度看业务,他找到了自己与营销高手的差距,专门报了个班恶补数据分析和活动策划能力,为了积累管理经验,小明还在公司主动参与了几个项目,并且带领团队打了几个小胜仗,并把自己的成长记录和调研心得写成文章发布到自己的公众号上,他半年写了二十多篇原创文章,积累了两千多个粉丝。一开始粉丝都是自己的朋友,慢慢地,有这个行业的人加入进来,有了真实的行业探讨,公众号的内容也更扎实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网友发来一个招聘启事,是业内一家头部企业的岗位,他们就是看到了小明的文章才联系的他。小明把自己改好的简历发了过去,被成功录取。这家公司在重庆,所以小明从现在的公司辞职,准备离开北京,去重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临走之前,他又想起了“不上班咖啡馆”,想去那里和胖子道个别,可令他惊奇的是,咖啡馆竟然消失了!而且对面便利店的店员也说自己没见过这个咖啡馆。
小明想起了之前胖子给他的觉醒卡,拿出来后发现上面的字变了:
小子,看到这封信,我知道你已经上路了。只要上路,就不会失败的。
咖啡馆只有需要的人才看得见。要追不要逃,向前走,GOGOGO!
等你需要时,我们会再见面。
如果遇到难关,记得我教你的行动咒语: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隔天,在去往重庆的高铁上,小明想出了一个新的行动咒语:
勇敢上路,世界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小明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期节目我将给你讲述木子的故事,下期见!
本期书单:
《不上班咖啡馆》,古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