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庞氏骗局」背景信息
查尔斯·庞兹,「庞氏骗局」第一人,开始是投机,之后是骗局。
骗局的核心机制是「拆新补旧」——利用新增资金作为早期投资回报,制造真实兑现的假象,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和资金加入,也形成金字塔式的向上汇聚资金。
但因为没有真实投资或实际经营产生的利润,如同泡沫一般,总有破灭的一天。届时塔尖之上卷款跑路,塔尖以下皆受重创,这也是传销的模式。
简单了解下庞兹组局的时间线:
1919年,庞兹(37岁)发现投机机会(国际回邮代金券的汇率差),创建证券公司并发行高息票据;
1920年1月,庞兹公司吸引了18名投资人,共筹集1770美元;
1920年3月31日,低汇率代金券停止售卖和兑现,失去投机空间,但庞兹并未停止;
1920年7月底,已然演变成30219名投资者、累计投入1500万美元(约同今天的10亿);
1920年8月12日,庞兹(38岁),经审计确定约700万债务无法偿还,获罪入狱。
好,正文开始
「庞氏骗局」的产生有两个关键节点:1)庞兹发现机会,投机开局;2)庞兹选择欺骗,走向破灭。
01
庞兹发现机会,投机开局
庞兹的开局机会——国际回邮代金券,因为「货币价差」而存在套利空间。
解释下怎么回事。
「国际回邮代金券」由多个国家联合的邮政联盟发行,购买一张需30分/6美分,而后可以兑换20分/5美分,
但基于不同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差,倒腾两手就有了套利空间——
在西班牙,1美元可以兑换6又3/4西班牙货币,相当于666分,可以购买22张代金券。而后在美国则可以兑现5×22=110美分,即1.1美元,获利10%;
在意大利,1美元可换20意大利货币 = 2000分 = 购买66张意大利代金券,后在美国可兑现3.3美元,获利230%。
所以,「越是在货币弱势的国家购买代金券,越能在美国兑现得到高收益」。
谨慎起见,庞兹事先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邮寄信件,委托购买代金券并寄回,在美国兑现而证明了以上设想。
基于这一背景,庞兹成立证券公司,发行面向大众的高息票据——为期90天,利息50%,而实际能每45天就支付利息,相当于年化收益400%,十分可观。
至此,也还是个投机生意,不高明,但可行。
02
庞兹选择欺骗,走向破灭
随着票据发行,「高息收益」吸引了大众目光,虽然利息高到令人怀疑,但一直以来的真实兑现给了投资者信心,也带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在1920年1月,庞兹公司吸引了18名投资人,共筹集1770美元。此后投资者一直快速且持续增加。到1920年7月底演变成30219人、累计投入1500万美元(约同今天的10亿)。
总资金体量之大,已然超过全世界的代金券价值。
而实际上庞兹也无法买到很多,因为代金券的供应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这不寻常的活动也引起邮政联盟国家关注,货币弱势国家停止出售代金券并退出联盟,其他联盟国也停止兑现这些国家代金券,时间以3月31日为分界。
至此,就走到了投机转向骗局的分岔路口。
至此,庞兹已然聚敛大量资金和信誉,还有源源不断的入局者,就连警察也几经考察却没发现不法之处,逐渐相信他是个合法、诚信的商人。
庞兹明知债务缺口,却选择隐瞒,拆新补旧,同时找寻替代机会。
但终究无法避免骗局被识破,也因此判刑入狱。
03
骗局之后
在庞兹开局后,是众人的贪婪推动局势迅猛发展,直至失控。
当资金高企,无法兑现收益,庞兹还盼着其他机会能维持局面,是一人的贪婪作祟。
此后至今,「庞氏骗局」以不同形式重演,未来也还会有。
如果普通人遇到“高额投资机会”,如何自保?
1、别信。
不入局,才不会被扑食。
2、别信。
高额回报打动人,真实兑付记录使之可信,
也多问自己两句——收益利润来自什么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真的吗?
3、别信。
其实就算多问,普通人也无从证伪精心包装的骗局。
在动心时觉察,贪婪有多强,想象你与恶虎的距离,
在接近前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