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词
他们,可能是一年来最忙的人之一,扑下身子,沉下心去,深入审判执行第一线采访报道。
他们,肩扛“长枪短炮”,指间“笔走风云”,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他们,见证、记录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深做实能动司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就是日常采访最高人民法院的“跑口记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跑口记者”讲述2023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在这一年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关注人民法院的哪些工作、案件和故事吗?
一起来围观吧!
法治日报记者 张晨
“如我在诉”的瞬间,诠释着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2023年,是记者重回“现场”的一年。
回头看我们共同走过的2023年,有变局中的求新。从被告人牟某翰虐待案到丰县八孩案件的宣判,从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到多起知识产权纠纷达成一揽子和解方案……法治的进程,记录在大大小小的案件中。
这一年,法院工作重点出现不同的动向。在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命题之下,我看到浙江法院发展“枫桥经验”,通过司法建议推动预告登记制度落地;我看到北京法院的干警们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做实诉源治理,只因:“这条小鱼在乎”;我看到原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便利贴里藏着办案“密码”……这些“如我在诉”的瞬间,诠释着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这一年,媒体延续着对公平正义的关注。什么是法治的精神?它镌刻在对人的尊重里。相信只要追问不止步,新的一年,司法公正会朝着人民群众的期待更进一步。
代表作品
行行重行行 佤山写忠诚
追记云南沧源县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
( 2023-06-16 )稿件来源: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张晨
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同年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他离开了人世。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云南省委分别追授鲍卫忠同志“全国模范法官”和“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报告团成员以朴实的语言,追忆鲍卫忠同志镌刻着忠诚与奋斗的24年法官生涯。他走遍佤山村村寨寨,每一次办案、每一次帮扶、每一次回访,都蕴含着司法为民的热忱。
便利贴里藏着局长办案“密码”
沧源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这是鲍卫忠—— 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佤族共产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沧源县法院院长吕丹印象里,鲍卫忠踏实可信:“我们初次见面时,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
法院执行不是审判之后的照方抓药,而是对纠纷案件的终极处理,是对社会矛盾的最深层治理。据同事们回忆,鲍卫忠在执行岗位上的9年,把一次次村村寨寨里的执行,变成一堂堂鲜活生动的法治课,被群众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
这是怎么做到的?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李昱曾经向鲍卫忠请教,得到的答案是:走着、听着、看着、写着。
“这算什么诀窍啊?我不甘心,平常也留心了起来,努力寻找着这个边疆老执行的办案‘密码’。”李昱说。
在鲍卫忠办公室文件柜上,贴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有的记着案款金额,还有一些旁人看不懂的符号标记。
熟悉的画面再次浮现在李昱的眼前:一个满头大汗、皮肤黝黑、脚上还沾着泥巴的佤族汉子,埋头在堆满卷宗的桌子上记录着。
“这是鲍局长每次下乡办案回来的固定动作,不管多晚、多累,也要把这事儿先做完、把该打的电话打完,有诉即接、有信必复,让当事人第一时间知道案件进展和执行情况。”李昱恍然大悟道:“难怪鲍局长办案这么有底气,原来佤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都在这里啊!这些都是靠他一步一步走来的、一字一句听来的、一点一滴积累的,小小便利贴,藏着大天地!”
“人心换人心”磨掉“钉子案”
执行工作中,有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因艾嘎一时想不通,态度很强硬,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难度很大。鲍卫忠主动承办了这个案件。
“艾嘎脾气火爆,我们刚去了解情况,他就愤愤地说:‘你们来干什么?我不欢迎你们!’说完就把门一摔。第一次去,我们就吃了个闭门羹。”李昱说。
“第二次去,情况更危险。”李昱回忆道:“艾嘎喊来了10多位亲朋好友把我们围住。一向温和的鲍局长毫不畏惧冲到艾嘎面前,用佤语喊道,‘难道你忘了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族训吗?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请大家相信法院,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人群渐渐散去,可这次,我们还是连艾嘎家门都没能进。”
回城的路上,李昱有些气馁。鲍卫忠给她打气:“执行难,难在打开人的心结。这个案子不大,但处理不当,会影响民族团结,我们再用心一点,再耐心一些,一定能找到打开艾嘎心结的办法。”
不久,佤族新年“新米节”到了。李昱接到鲍卫忠的电话:“小李,走,带你过年去。”
“鲍局长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来到艾嘎家,一开门,局长说:我们来跟你过年了!”李昱描述道,艾嘎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鲍卫忠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兄弟,祝你年年大丰收!”说着按照佤族的过年风俗把金黄的稻穗挂到了门上,把新米拿到了厨房,接着和艾嘎拉起了家常。
“看到鲍局长的真心实意,艾嘎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话匣子也打开了。局长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傣族村民们和艾嘎之间的心结完全打开,两族兄弟重归于好,这起长达8年的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李昱说。
佤山的赤子把忠诚写在边疆
2016年3月,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更忙了。
领导和同事对他有一句一致的评价:“从没听他喊过苦、叫过累。”只要当事人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
“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虽然辛苦,但却值得!”鲍卫忠说。
2021年8月,一名消失已久的被执行人突然间有了音讯,鲍卫忠立即带队驱车前往。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山路泥泞难行,小黑江水汹涌翻腾,经过5个小时跋涉,终于找到被执行人藏匿的简易房。
同事们原以为鲍卫忠会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没承想他却再次对被执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他说:“咱们都是佤族兄弟,你有什么困难和我说说。法律一定要遵守,但办法我们可以一起想。”渐渐地,现场气氛缓和了下来,被执行人也主动说起家里的难处,诚恳地表示会尽快想办法把钱还上。
吕丹感叹道:“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鲍卫忠‘每办一个案件,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那是因为他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一门心思为群众着想。”
“我和鲍卫忠都是佤族,平时,我习惯叫他的佤名‘尼茸’。”鲍卫忠妻子周红讲起丈夫,“几年来,尼茸常年起早贪黑地加班工作,长年累月地下乡、出差。尼茸走了,家空了。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个噩梦,一觉醒来尼茸依然还在,哪怕他经常加班、出差,只要活着就好。”
“尼茸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我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着对尼茸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更加理解了尼茸工作的意义,他每办结一个案子,社会就多一份稳定,生活就添一份祥和。”周红说。
鲍卫忠走了,却又似乎从未离开,家人们还是会念起他的一颦一笑、同事们还是会提起他的敬业执着、当事人还是会想到他的公正司法。他是佤山的赤子,用自己的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在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中传递着司法的温暖。
本报北京6月15日讯
代表作品
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专题研讨商事审判
深化司法领域合作交流 促进上合经贸健康发展
( 2023-07-20 )稿件来源: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张晨
司法合作交流,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框架的重要内容。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9月1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旨在广泛凝聚司法合作共识,持续提升司法合作成效。
在论坛专题研讨中,大法官们聚焦商事纠纷中的合同纠纷,结合各国司法实际分享经验,交流各国合同审判实践和营商环境建设。
商事合同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与商事审判工作息息相关。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健康发展离不开商事审判工作的规范与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中明在专题发言中介绍,近年来,甘肃法院不断提升商事审判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全省法院审结商事纠纷案件10.08万件,其中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纠纷案件8.4万件。
“实践中,我们强化市场服务保障、强化审判质效提升、强化司法协同联动、强化重大风险防控,健全机制规则,以高质量商事审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中明说。
俄罗斯联邦第三商事二审上诉法院院长祖耶夫·安德烈·奥列戈维奇表示,去年俄罗斯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增长超过三分之一,达到创纪录的2630亿美元。今年1月至4月又增加了35%。交流商务合同案件处理机制和规则方面的法律信息,可为所有上合组织国家对于商业实体应对确保司法有效实施的问题提供重要的实际帮助,以及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关系。
“随着地区跨境贸易和商业的发展,商事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也日益增大。有效地执行合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开伯尔-普赫图瓦省地区法官萨迪娅·阿尔沙德看来,解决商事纠纷是现代商业发展重要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稳定、增进商业实体之间的信任以及确保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商事合同案件的有效解决。
商事纠纷化解需要多元联动
祖耶夫·安德烈·奥列戈维奇认为:“法院在实施司法中的特殊作用不仅在于正确审理和裁决案件的是非曲直,还在于有义务采取措施使当事人和解,协助当事人总体上调解冲突,防止今后出现分歧。俄罗斯联邦法院在受理诉讼申请书阶段就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司法文书中明确指出,建议当事人采取措施利用一切可用的法律机构友好解决争议。”
“司法行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其可执行性。”祖耶夫·安德烈·奥列戈维奇补充介绍,目前,俄罗斯联邦使用各种机制推动商务合同主体适当、及时地执行判决,也为其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王中明指出,甘肃法院始终把商事合同纠纷案件审判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统筹起来,牢固树立依法、平等、全面保护理念,尊重商事合同自由和意思自治,尊重市场主体的交易习惯和商业判断,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据介绍,甘肃高院牵头的解决商业纠纷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在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考评中排名靠前;今年上半年,甘肃高院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在甘肃省直部门中排名第一。
“巴基斯坦商事纠纷解决的法律框架采用传统法院诉讼与替代纠纷解决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解决商事、贸易或商务环境中出现的分歧和冲突。”萨迪娅·阿尔沙德表示,在巴基斯坦,商事合同纠纷通常根据其性质和价值提交至具有普通管辖权的民事法院进行审理。然而,由于民事法院往往无法迅速审理这些商事案件,当事人更倾向于寻求其他解决机制。
如何在确保公正裁判的同时兼顾效率?甘肃法院对涉及面广、当事人多的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件,探索“示范性判决+委托调解”的审判机制。
王中明举例说:“对某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系列案,我们尝试以一份示范性判决一次性解决500多名投资人的维权诉求,努力取得‘判决一个、解决一片’的效果。聚焦争先创优,开展进位赶超大提升活动,多项审判指标迈入全国法院第一方阵,一站式建设稳居全国前列。”
王中明表示,商事主体的广泛性、交易模式的多样性、市场规则的复杂性,决定了商事纠纷化解需要多元联动,需要坚持行政执法与司法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
及时解决跨境贸易相关问题
祖耶夫·安德烈·奥列戈维奇介绍,根据2022年仲裁庭审理案件的统计数据,因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商务合同义务而引起的争议案件有908054件。在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是因买卖合同、承包合同和有偿服务引起的争议。
“根据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院长列别杰夫的倡议,为实现程序节约原则并优化高等法院的工作量,在诉讼法中简化程序和法院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庭应就简化程序审理的案件起草一份说明理由的判决书,如法官在5日内收到涉案人相应申请的,或作为判决书执行部分对最终判决提出上诉的。”祖耶夫·安德烈·奥列戈维奇说。
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未设立商事法院。萨迪娅·阿尔沙德认为,高效的司法系统可以改善整体商业环境,促进创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立特别法院解决商事合同案件是当务之急。为及时解决跨境贸易相关的新问题,需要专门的论坛讨论区域争端解决方法,可以借鉴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SICC)、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DIFC)和欧盟欧洲法院的经验。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司法机构立法发展部主任阿塔乌拉·鲁德加·科赫帕尔回溯称:“在一百多年前现代司法体系形成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司法体系就从传统机构转向现代形式,并开始设立商事法院。由于商业诉讼的部分特殊性,伊朗立法机关允许司法部门指定一些法院分支机构来处理商事诉讼。因此,已在伊朗各省省会和各大城市设立商事法院,在某些司法管辖区中,已设立处理商事诉讼的特殊综合性机构。”
阿塔乌拉·鲁德加·科赫帕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法院法律司法合作委员会;筹备、编订商事司法合作公约;在各成员国边境城市和重要的商业中心设立专门的商事法庭,以期彰显正义,推进公正诉讼。
本报青岛9月19日电
更多作品链接
让“沉睡条款”活起来 谨防购房款打水漂
法院以司法建议推动预告登记制度落地
“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新时代回响
浙江法院创新群众路线升级诉源治理
董志民虐待、非法拘禁案和时立忠、谭爱庆等人拐卖妇女案一审宣判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封面设计:吕韶文丨编辑: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