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普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对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该法公布施行22年以来的首次修订。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其中,科学普及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科普工作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使命以及科普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均经历了深刻而显著的变革。公众对科普工作的需求从不同维度持续扩大并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日,我们分享一篇在中国科协主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宁方刚的《助力技术经济融合 推动科普实践与推广》主题报告。报告从科普图书的出版角度切入,对科学普及如何促进前沿技术应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探讨,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拓展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起看→
宁方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助力技术经济融合 推动科普实践与推广
宁方刚
机遇: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夯实全民科普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科学普及如何促进前沿技术应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以中国的科研创新为背景,两个关键的指标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第一个指标是我国研发经费投入。
2023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超3.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企业、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发经费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比非常高。这是直观反映出国家创新能力与未来潜力的指标。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324.7万人上升到了2022年635.4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个指标是我国的创新指数。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比上年增长6.0%。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全部呈增长态势。
具体来说,在创新环境指数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提升比较快。在创新投入指数中,企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收比重指数上升6.1%。在创新产出指数中,每万名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也比上年增长15.6%。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经上升到全球第11位。
众所周知,在过去十几年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有质的提高,这为我们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提供了更多元的需求。
经验:依托五大关键词,践行高层次科普
如今,我们谈到科普和过去的科普内涵不一样。当下,我们更加关注如何提高科普服务层次与质量,如何将科学普及从知识常识普及的层次扩展到促进前沿技术应用,乃至扩展到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
从全方位、全维度促进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要向儿童、青少年,以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基础生活技巧和科学常识,更要向创造前沿科技成果,以及利用新的科研成果从事生产的科学家、工程师、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组织和个人进行更高水平的科普。
由此,我们需要在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之间,推动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发展,要关注新的科技发展和新科技在产业领域的成果转化。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数字经济、大模型等热点科学领域,结合自身主责要求和主业方向,以认知、投入、守护、共享与发展为关键词,践行高层次科普,创新科普新场景。
第一个关键词:认知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认知局限性、投入短视性和协同缺失等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当前技术经济融合大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将数字经济领域作为重要目标,致力于推动科普实践与推广。
例如,出版社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的之江实验室合作,共同编写《数字化实战》,系统性介绍如何搭建数字化架构,通过详实案例分析与实践策略,为政府和企业领导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指南。基于浙江经验出版《数字化实战》,为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开了新的思路,加强了新的助力。
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投入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衔接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策划出版了《场景驱动创新 数字时代科技强国新范式》一书,面向全球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挑战、新机遇,以理论和案例研究为基础,系统探讨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战略和实践逻辑。书中以三峡集团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场景驱动创新,整合科技创新需求,形成场景驱动,走出一条具有三峡特色的整合式创新之路。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系列品牌栏目,如《解码新质生产力》《致敬,追梦人》《医学瞭望者》等,为公众提供权威、前沿的健康科技信息。同时,出版社也策划了十余场的金融服务云课堂活动,组织了21名法律、财税、知识产权领域专家提供公益性、常态化的专业化科创服务。
第三个关键词:守护
在数字时代,守护网络安全、共享技术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民营企业,通过科普创新,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多元应用,为数字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网络安全是数字社会的重要基石,出版社联合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撰写《数字安全网络战》一书,深入剖析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丰富知识,引导公众共同守护网络安全。举办多场直播活动,累计在线人数达到420万。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通过对出版内容的策划连接了政府、企业、研究院所与社会大众,普及了数字安全观念和意识,也希望推动科研创新、组织、个人在AI时代相互促进,共同获益。
第四个关键词:共享
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智能推荐等人工技术发展,大模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与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企业和数字领域的院士专家合作,推出了《金融大模型》,系统介绍金融大模型技术基础、工作原理和实践探索,展示了金融大模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光明前景。
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还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金融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第五个关键词:发展
在创新驱动、智能发展、数据先行理念指导下,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营造创新生态。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包括《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区块链导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工业互联网导论》等六本书,以满足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通过培训讲座的活动积极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建议:加强交流引导,提升世界公民科学素质
新科技如何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何让前沿科技帮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前沿科技中找到创业与创新的机遇,如何让新的科技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从科普的角度应深入思考,并根据出版社在不断推进技术经济融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中积累的经验。
一是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是推动前沿科技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个平台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交流空间,让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以及公众能够聚集在一起,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普资源和经验。通过这样的平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交叉融合,激发新的科普创意和项目。此外,平台还可以提供专业的科普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是引导社会理解和支持前沿科普。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前沿科技普及服务发展的关键。政府、科研机构、媒体、科普组织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前沿科技知识,提高公众对科技发展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应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宣传,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吸引和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事业中。通过举办科普节、科普周相关活动,增强公众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和支持。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建议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前沿科技科普服务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普创作和传播。加强对科普内容准确性、科学性审核,防止伪科学和谣言传播。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提高活动参与度,提升科普活动质效。科普组织在举办科普活动时,应尽早把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参与形式及时告知公众,让公众方便参与。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意见,根据意见调整后续科普活动的内容形式。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普活动进行评估,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普组织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及时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向公众普及。应该更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科普知识和解决方案。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人才。
当今社会,各国政府、大企业和国际组织已认识到前沿科技科普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健康、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科技前沿性的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是前沿科技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