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位家长看到我们学校千人葫芦丝演奏“龙的传人”的视频后,发信息给我:为孩子们骄傲,真没想到咱们学校居然把这件事做成了!
让每位学生都会一门乐器,是武汉市发展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硬指标,这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非常好的举措。2023年底,一位校长在会上表态:我们学校让每个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器乐进行练习,做到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我不知道她的学校这项工作最后落实得怎么样,但在我们园博园学校,器乐自选,几乎做不到。
为什么呢?第一,乐器不同,教师没有办法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就算学校音乐老师多,也顾不过来,何况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很多乐器,他们也不会;第二,学生乐器不同,就要走班上课,时间、场地是一个大难题;第三,如果学校安排不了,就要到外面去学,势必会增加家长经济负担,而且,家长不见得会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学乐器。
我们决定让所有孩子练葫芦丝,基于几点考虑:家长能接受,葫芦丝便宜且携带方便;教学有保障,音乐课就能训练;学会并不难,一两个月就能吹一首像样的曲子,随时随地可以表演,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工作在实际推进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家长不理解,觉得孩子练乐器会耽误学习。于是,我们分年级召开家长会,从孩子的人生幸福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最终取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欣慰的是,我们音乐老师(周琪、韩晓雪、黄阳西子、郑佑添、余艺)特别能够理解学校安排这项工作的初衷。本来,音乐老师有自己的教学和抽测任务,现在又增加葫芦丝训练,无形中会加大他们的工作量,但他们从来没有推诿,反而积极地去想对策,把训练进行优化与整合。先安排每个年级学生在大报告厅轮流上大课,让孩子们掌握基础技巧,同时音乐老师每周定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还把教学视频发群里,请家长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练习时间。
让我们惊喜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能够吹葫芦丝了,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刀切”的全员葫芦丝只是“规定动作”,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选项目”。学校开设古筝、礼乐弦歌、电子琴等校本器乐课程,让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选课。家庭条件允许的孩子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学习二胡、小提琴、钢琴、架子鼓、笛子等器乐。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人人会器乐,个个爱艺术。
教育,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让孩子们变得更好的有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