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开 栏 的 话: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今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的建设与治理离不开司法的支撑与保障,为了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人民法院更好地贯彻落实,以司法之力服务保障城市工作发展,8月12日起,人民法院报二版在司法访谈栏目特设立“司法助力城市工作发展系列访谈”子栏目,陆续邀请东、中、西部有关法院院长进行访谈,分享司法服务保障城市工作相关经验及贯彻落实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想法和体会,敬请关注。
以高质量司法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访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孙晋琪
放眼世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期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部署为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人民法院如何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如何以智慧司法为城市治理赋能?近日,本栏目特邀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孙晋琪进行访谈,分享司法助力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记者: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并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法院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了解到,南通中院的“诉服e空间”获评今年全国十大智慧法院建设项目。请孙院长介绍一下,该项目是如何借助数字力量,破解老百姓打官司面临的各种难题,使他们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得司法服务的?
孙晋琪:传统诉讼流程中,群众常常面临“立案跑断腿、材料反复交、等待时间长、联系法官难、诉讼成本高”等难题,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在诉讼中遇到的这些痛点、堵点,我们全力打造了“诉服e空间”,用数字技术重构诉讼服务流程,把“群众跑腿”变成“数据跑路”,让司法服务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响应”。
“一案一码”让诉讼更智能。当事人只要扫描案件受理通知书等流程节点文书上的“诉服e空间”二维码,实名认证后即可进入“案件空间”,进行在线缴费、查看案件进展、在线联系法官、在线补充证据等。“一案一空间”让诉讼更高效。以前法官常常因为开庭或调解,接不到当事人的电话,现在当事人可以随时在线给法官留言。以前法官调解案件要把当事人都请到法院,现在法官可以在“诉服e空间”面对面地对当事人开展线上调解,省去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一空间一站式”让诉讼更容易。以前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时,往往只能通过拨打法院热线或亲临诉讼服务大厅排队等候,耗时长、效率低。如今通过“诉服e空间”内置的智能法律咨询模块,当事人只需在对话界面输入问题关键词,即可获得基于司法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结果。这种全天候在线的智能服务模式,使法律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反馈。
“诉服e空间”为群众提供跨时空界限、网上面对面、全流程留痕、24小时沟通的在线诉讼服务体验,极大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数字红利”。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目前南通地区已有2.5万个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完成实名认证,创建案件空间4.3万个,通过诉服e空间互动消息5.4万条,已在江苏法院推广应用。
记者:
城市的核心是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人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字时代,南通法院是如何以司法之力保护人们的各种数据权益不被随意侵犯的?
孙晋琪: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南通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数据权益保护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呈现多维权利保护特点,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审判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以司法裁判引导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是南通法院审理数据权益案件的目标。我们强化裁判规则指引,以数据产权法律制度为基础,加强对数据权益保护前沿问题的研究,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构建司法保护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权益主体的相关权利。
记者:
数字时代,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南通法院是如何打击破坏此类基础设施的犯罪行为,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
孙晋琪:新型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对于打击破坏新型基础设施犯罪行为、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承担着重要的司法保障职能。
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履行这一职能的:一是精准定罪量刑。近年来,南通发生多起涉及盗割基站电缆案件,该类案件大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领域的犯罪,核心罪名是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根据具体案情还可能涉及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关联罪名。南通法院注重结合技术特征准确适用刑法相关罪名,重点把握“危害公共安全”和“严重后果”的认定,依法打击从严惩处。二是全力追赃挽损。坚持惩治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庭审实质化,做好法庭调查,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强化财产刑的适用,同时加强审执协同配合,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确保“应追尽追、应赔尽赔”。三是协调治理预防。深化法治宣传,发布破坏新型基础设施犯罪典型案例,明确“小破坏可能构成大犯罪”。加强多元共治,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发送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监管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南通法院将继续依法严惩破坏新型基础设施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家信息通信安全、社会公共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记者:
黑客攻击、勒索软件等威胁城市运行的网络犯罪也伴随数字时代而生,南通法院是如何打击此类犯罪,确保城市的网络安全的?
孙晋琪:目前,网络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网络犯罪去中心化、产业链化的特点对传统的犯罪理论带来严峻挑战。网络犯罪案件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在打击网络犯罪的司法实践中,适用何种罪名、确定犯罪是既遂还是未遂等方面,都存在认定难题。
为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案件质效,南通中院将网络犯罪案件归口到刑一庭,注重对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的梳理、提炼和总结,形成网络犯罪案件的类案裁判规则指引。南通法院还注重与高校、科研机构沟通交流,协同破解此类案件的重点难点问题。去年,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专门到南通中院开展调研,就“网络犯罪典型案例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
与此同时,南通法院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全面构建主动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严格落实法院专网建设规范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网络和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违规外联、“高危端口、高危漏洞和弱口令”、互联网政务应用身份认证等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已建立覆盖网络、终端、应用、数据等层面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了威胁智能感知、入侵智能监测和非法攻击自动阻断。
记者:
法治社会的建成需要全民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数字时代,南通法院是如何借助数字力量“智慧”普法的?
孙晋琪:法治社会的根基在于全民知法守法,数字时代为普法工作开辟了全新赛道。南通法院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以技术创新激活普法效能,通过搭建智慧平台、拓展传播矩阵、深化基层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普法新格局。我们让“融和法庭”成为基层普法“数字枢纽”,全媒体直播构建普法“强磁场”,以新媒体矩阵打造普法“微生态”,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因普法成效显著,我院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荣誉称号。
记者: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对于助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南通法院有何新的规划?
孙晋琪:南通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推动审判职能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从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守护生态、智慧赋能等多维度保障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对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南通法院将继续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动审判流程再造。设立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专业化审判团队,健全新业态纠纷裁判规则,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支撑。升级“诉服e空间”功能,拓展跨境立案、适老化诉讼服务等便民模块。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等技术手段,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取证效率和精准度。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司法保护机制,建立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重点设施保护名录。打造“智慧普法云平台”,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专项行动,培育市民数字素养和法治意识。建立公民数字信用评价体系,将恶意诉讼、虚假陈述等行为纳入诚信记录。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数字转型”。构建“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3.0版,实现立案、调解、庭审等100%在线办理。研发城市治理司法指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打造“指尖上的司法服务生态圈”。
南通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在数字时代的规则引领作用,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屠少萌 | 通讯员 顾建兵 张小丽 谢洲
责任编辑:盖峰 | 联系电话:(010)67550827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梦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