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世界与中国|开辟中国当代发展新境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4 14:06:4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e59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引领下,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回应时代涌现的新课题,尽心尽力满足人民心声与意愿。如今,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核心,中国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内政外交、国防事务、党内治理、民生福祉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日益上升,向世界展现出一个阔步前行、昂扬奋进的中国。同时,习近平主席有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引领下,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回应时代涌现的新课题,尽心尽力满足人民心声与意愿。如今,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核心,中国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内政外交、国防事务、党内治理、民生福祉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日益上升,向世界展现出一个阔步前行、昂扬奋进的中国。同时,习近平主席有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也引发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习近平主席的执政理念涵盖广泛、思想深邃,被国际学术界研究较多的领域包括: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以及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关于改善民生福祉、创新国家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种全面、深入的方式向前推进,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辟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我多次访问中国,亲眼见证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中国尤其注重地区的均衡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民众生活水平。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给予百姓最为实惠的民生关怀,民众生活水平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与发展的红利。在今日中国,随处可见欣欣向荣、井然有序的景象。在经济领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制造业和创新的重要引擎。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共建国家人民共同繁荣的梦想,加强了与世界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为多个大陆的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引擎。

    在文化领域,中国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节日、传统手工艺和饮食文化得到了精心守护。现代艺术、电影、音乐等领域的创新,也扩大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中国将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发扬光大的同时,中国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近年来,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外交领域,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体系中的参与度不断上升,为推动停火止战、推动国际冲突降温而努力,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国际担当和承诺。有目共睹的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作出了真正的实质性贡献。长期以来,中国领导层对国际格局演变的深刻洞悉,让中国始终以一种积极明智的方式寻求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为多次访问中国的国际友人,我亲眼见证了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国面貌的焕然一新。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铁路网络越织越密,5G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我对中国的数字化蓬勃发展尤为印象深刻。无论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潜力。在这片神奇的中国土地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奇迹发生。能够身临其境见证这一切,我为此深感荣幸,也期待中国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中国大地

    中国能够取得今日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其民主形式。中国在历史上保持了长期的统一、稳定和进步,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过去40余年里,中国经济的惊人快速增长展示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其蕴藏的学理性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在今天,中国式民主的表现形式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两极分化加剧、社会裂痕难以弥合的西方社会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促使中国社会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凝聚力。

    世界上没有绝对普适的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上,因此具有强大生命力。与西方式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而真实的,能够适应中国当前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它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中逐步完善,从根本上为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创造条件,使得绝大多数人能够在法律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使得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高效运行。

    如今,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依然为国际学界所诟病。福山认为,西方“自由民主”是人类“最完美”的政治形式。福山承认,他未曾预料到“西方民主国家”的倒退,也未曾预料到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裂痕会严重影响自由主义的影响力。“历史终结论”的前提是西方“自由民主”的完美,但这种完美并不存在。从任何角度来看,西方式民主远不是人类最完美、最优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自身实际国情

    谈及中国成就,不得不提及中国式现代化。关于现代化的主流观点,来自最早发展现代工业社会并踏上工业化之路的西方国家。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之前,这条道路都被判定为唯一的现代化道路。今天,仍有不少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简单地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截然不同,它是在中国实际条件下开展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和社会结构,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国情的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确保了现代化进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有效避免西方多党制所导致的频繁政策变动和内部摩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反映了对自身发展模式的深刻洞悉,这种洞悉力促使中国取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的现代化成功,并为其他同样寻求走上自主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范式,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中国是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要在这样一个大国实现全面、多维度的现代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难度和复杂性不可避免。得益于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权利和利益。中国式现代化尤为注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在国际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提倡和平发展,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这与西方现代化中普遍存在的扩张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发展模式对非洲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应当说,中国发展模式对于非洲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现代化的飞跃,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非洲国家也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其次,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与非洲国家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经济发展的愿望一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坚持不侵略、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与非洲国家倡导的非集团化和不结盟运动相呼应。

    与美国的对非政策相比,中国的对非政策无疑更符合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非洲发展。首先,中国的援助政策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国家独立发展的权利,而美国在提供援助时往往要求受援国遵循其设定的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洲国家的独立发展。其次,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美国在此领域的政策更多侧重于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最后,中国积极推动同非洲国家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增进双方人民的友谊与理解。相比之下,美国在非洲的政策更多关注经济和军事利益。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投资显著增加。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还刺激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中国深化了与非洲国家的贸易交流,提供了市场准入,降低了贸易壁垒,为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产能方面的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了工业水平,实现了产业升级。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肯尼亚在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也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和提供政府奖学金等方式,推动了中文教育的普及以及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

    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和理念呈现了一种有关世界前途的新愿景。习近平主席始终能够保持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入研判与分析,并依此形成了有关中国国际交往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7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翻过了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这一胜利来之不易”。他同时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寻求人类利益的共性,找到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将人类的需求置于首位,倡导各国一道凝心聚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也深受国际社会欢迎。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在国际秩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中国在应对全球复杂挑战方面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持。面对西方主导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中国坚定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中国积极倡导并支持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开展多边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权益。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不回避、不推卸责任,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的减排承诺激励全球气候行动。中国在非洲国家开展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2024年7月,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时刻,中国的大门也将向世界越开越大。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全球伙伴国家将受益于中国发展,而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放大“战略摩擦”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注定不会成功。

    作者:[科特迪瓦]安澜(Gohi Bi Foua Claude Alain)/文 白乐/译,作者系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赵琪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59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