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进党推动的全台“大罢免”现在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连署浪潮甚至席卷到了台湾高校。台湾政治大学有学生近期在校内图书馆前设立罢免连署站,引发了校内争论;台湾大学一名学生前不久在校园网络上发文称,“愿意协助搜集罢免国民党民意代表的连署书”,该学生也被批评叫“绿蟾蜍”,同样引发了巨大争议。
☟☟☟戳视频,看详情
罢免行动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校园当中,背后明显是民进党长期在进行政治操弄。而民进党当局对于校园政治活动的态度转变,从当年反对到现在纵容,甚至操纵学生参与罢免,这不仅暴露出民进党把校园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台湾政治生态的深度异化。
民进党当年在推动党政军退出校园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名义上是不让政治进校园,但并不是出于对教育中立的尊重,而是出于对抗国民党的政治需要。2000年民进党执政之后,通过“去中国化”课纲的修订、资助亲绿学生团体等方式,实际上已经把校园政治化了。正如新党前主席郁慕明所言,“民进党当年要求国民党退出校园,是为了让民进党更隐蔽地进入校园。”
民进党的虚伪早在2014年“太阳花运动”当中暴露无遗,尽管当时民进党声称不介入学生活动,但是民进党高层不仅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后勤支持,甚至还通过民进党的民意代表直接参与决策,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更是在“太阳花运动”期间公开声援,让学生们占领立法机构,这种行为被民进党和蔡英文美化成所谓“民主的觉醒”,这背后的动作显而易见,实质上就是借学生之手打击国民党。
当前台湾推动“大罢免”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民进党在“大罢免”过程中希望改变当下对自己不利的格局,所以学生又成为主体。绿营侧翼在校园设立连署站,利用青年群体的动员能力,快速收集签名,甚至出现违法操作,比如在医院、图书馆设立连署点,其实就是民进党希望学生冲锋、民进党收割的政治模式。这种做法既规避了民进党直接参与的责任,又能把学校转化为对抗大陆的意识形态基地,妄图抵消两岸交流对岛内青年的正向影响。所以“大罢免”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利用“大罢免”在学生中打出对抗大陆的意识形态。
为什么民进党会“夹带私货”?其实民进党知道青年是推行“台独”的关键,通过支持学生,把反对大陆、对抗大陆跟罢免行动捆绑起来,构建出“只要对抗大陆就是爱台湾”的认知框架,将罢免对手变成守护台湾的话术,把民进党的政治斗争包装成所谓的“价值观论述”。所以民进党把校园政治化会给台湾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民进党通过对抗大陆的虚假叙事把学生工具化,最终会导致台湾青年团体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中。而学生参与罢免也加剧了台湾社会对立,包括代际对立,以及学生之间的对立,让台湾陷入一种为反对而反对的怪圈。
当学生被煽动着为政党私利冲锋陷阵的时候,台湾社会撕裂的恶性循环就会愈加明显。正如台湾《联合报》所说,“当台湾的大学图书馆前,罢免摊位和学术讨论并存的时候,台湾教育的堕落已经昭然若揭了。”
栏目介绍
《京彩台湾》邀请著名时事评论员张彬开设专题栏目《彬郎开讲》。关注台湾最劲爆新闻事件,解读最新对台方针政策,揭批“台独”分子无耻伎俩。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