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围着数据转”为“盯着问题看”
——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申国军
摄影记者:闫昭
要点提示
▶“一取消三不再”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司法规律、符合基层期待。如果说“一取消三不再”是破,那么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就是立。
▶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要从“按业务类型分析”向“注重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研判”进行转变。既从宏观上分析工作的变化趋势,也从中观上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的发展变化,还从微观上分析个案、个罪的质效情况。
▶新时代案件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明确案管部门是检察业务管理枢纽的一个职能定位;履行好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两项基本职责;树立科学管理、能动管理、智能管理三个理念;推动职责履行规范化、机制运行一体化、工作保障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四化”建设;健全业务指导、评价、管控、保障和外部监督五个体系;强化政策把握、法律适用、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程序监管、质量评查六个能力。
海报:察画汇创意社 王帅
“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调整考核机制,作出“一取消三不再”的重要决定。作为检察业务管理的专门机构,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案管办”)立足检察“大管理”格局,深化落实“一取消三不再”,推动案件管理转型升级。
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申国军在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复盘过去一年的案件管理工作,并介绍了新一年的创新部署。
为基层减负加强“三个管理”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检察实践!”“切实为基层减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质效办理案件上”……
2024年10月16日,最高检党组作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在最高检官方微信发布后,不到两小时,阅读量便超过了10万,网友纷纷留言为最高检点赞。
“作出这一决定首先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其次是考虑到全国用一组指标、一个标准、一套数据,一刀切地评价各地检察履职优劣,不完全符合司法规律。再者就是原有的评价指标运行较长时间后,逐渐出现‘副作用’和‘异化’现象,悖离了设置指标的初衷。此外也是为了回应基层呼声,把基层检察人员从‘被数据所困、为考核所累’中解放出来。”申国军表示,“一取消三不再”是最高检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审慎作出的决定,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司法规律、符合基层期待。
“一取消三不再”后,案管办作为重要职能部门和重要责任主体,如何推动这一决定落实?
申国军说:“如果说‘一取消三不再’是破,那么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下称‘三个管理’)’就是立。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取消三不再’落实落地,另一方面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推动构建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管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做到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在宏观上改进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科学决策服务。在微观上抓好个案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通过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努力做到问题抓得准、数据都有用
越来越多的检察人员感觉到,“一取消三不再”的同时,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机制发生了重要转型。
申国军告诉记者,这项机制的转型,就是为了把管理方式从过于注重简单的数据管理调整到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更好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从“按业务类型分析”向“注重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研判”进行了转变。既从宏观上分析工作的变化趋势,也从中观上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的发展变化,还从微观上分析个案、个罪的质效情况。努力做到最高检党组部署到哪里,业务条线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办案质效分析就跟进到哪里。
“分析研判还要变‘围着数据转’为‘盯着问题看’”申国军说,为了更好实现以业务管理推动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因此不再追求面面俱到,非必要的数据不再列举,而是突出重点,做到问题抓得准、数据都有用。
“具体而言,就是改变根据数据同比升降、地区数据高低就直接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意见的简单、机械的数据管理模式,更加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业务数据升降变化,从数据变化中发现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更加科学地研判业务态势和特点,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申国军表示。
推进案件质量评查提级评查、每案必检
2024年1月,最高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搭建起了检察管理新模式的“四梁八柱”。
《意见》发布不久,最高检案管办便印发了《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文件形式确立了新时代案件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确定工作思路,就是要直观地告诉全国检察机关案管人员,案管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申国军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就是要明确案管部门是检察业务管理枢纽的一个职能定位;履行好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两项基本职责;树立科学管理、能动管理、智能管理三个理念;推动职责履行规范化、机制运行一体化、工作保障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四化”建设;健全业务指导、评价、管控、保障和外部监督五个体系;强化政策把握、法律适用、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程序监管、质量评查六个能力。
围绕这一工作思路,2025年,案件管理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做到创新发展?
“一是出版案管系列教程,抓好理论创新;二是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提级评查、每案必评等试点,抓好工作内容创新;三是探索四级院案管部门职责履行各有侧重、履职‘一体化’机制改革,抓好机制创新;四是建立工作督办、数据检查等制度,抓好制度创新;五是采取立足监督做好服务、智慧案管等方式,抓好工作方法创新。推动案管工作强基固本,创新发展。”申国军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记者:常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