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开一个部门会议,说到做客户交流分享会的现场体验感这事儿。一位销售总监说,虽然我们是工业品的公司,卖的是专业的分析仪器,但客户越来越年轻了,对于台上讲台下听这种形式不感兴趣。
他说的不过瘾,还加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看书啊?”我当时很想反驳谁说年轻人不看书啊!鉴于人很多,没必要当场和他理论,作罢。
记得樊登老师在自己的那本《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里面提到过:他曾经遇到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叙利亚人,普通话说得很好,跑来跟樊登说,想把这套读书讲书的方法介绍到他们国家去。
为什么呢?他说,他们国家为什么有战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恐怖组织或者不安定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量不足。
经统计,叙利亚人均年阅读量只有5页,只翻了5页也算?他说叙利亚的国民平均阅读量就这么多。
据他所说,大量的叙利亚人是完全不读书的。
从出生到去世,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就是别人的讲述,比如传说、故事,世世代代的人就靠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认识世界。
所以,叙利亚人没有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他们似乎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其实很多国家都作过国民的阅读量统计,可以看出,在很多地方阅读的确是一种“奢侈行为”,是属于少数人的习惯。
现代人总说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掌控感。
而读书就是一种可以让你增加掌控感的方式。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就说过:
读书是大众可以用来反脆弱的方式。
因为读书是主动的选择,你可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读一本书,你会在一些场景下,比如当你不清楚一些事,遇到困惑,想找方法时,去找一本书来。
再看看一些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爱因斯坦,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这些人,没有人教他们,没有人给他们一个系统,让他们按照这个系统去做。他们的共同点是想尽一切办法,到处去找一本本好书,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口,填充自己认知框架中欠缺的部分。
第二,读书是有针对性的学,因为读书是针对性强的学习,个性化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针对性也是非常有主观能动性的。这样一些感受,就是反脆弱的基础,让你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发现问题,觉知问题,找方案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掌控生活。
我们需要的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式生活以及阅读。而是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和目的,积极和作者互动,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
2025年,大家一起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