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反催婚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02 20:11:35   浏览次数:4  发布人:df8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场景一:团圆的饭桌上,你刚夹起妈妈味道的糖醋排骨,还没来得及咬下第一口,七嘴八舌联合发射的催婚炮弹,已经呼啸而来。场景二:电视屏幕里播放群英荟萃的晚会,客厅里灯光明亮,父母大人一个语重心长,一个殷切凝望,话题依旧是——催婚。是不是头大了?别慌!别烦!别暴走!找些心理学的观点当辅助教具,让我们把这场春节限定版生存游戏,变成升级亲情关系的训练场。01破解催婚迷阵:先搞懂父母的"系统BUG" 首先,父母

    场景一:团圆的饭桌上,你刚夹起妈妈味道的糖醋排骨,还没来得及咬下第一口,七嘴八舌联合发射的催婚炮弹,已经呼啸而来。

    场景二:电视屏幕里播放群英荟萃的晚会,客厅里灯光明亮,父母大人一个语重心长,一个殷切凝望,话题依旧是——

    催婚。

    是不是头大了?

    别慌!别烦!别暴走!

    找些心理学的观点当辅助教具,让我们把这场春节限定版生存游戏,变成升级亲情关系的训练场。


    01破解催婚迷阵:先搞懂父母的"系统BUG"

     

    首先,父母的催婚是集体潜意识作祟:

    埃略特·阿伦森在《社会心理学》的著作里,这样说——

    渴望融入群体和被接纳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修齐治平"的程序代码,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被镌刻得尤其用力。

    父母那代人的恋爱、结婚、生孩子,堪比新闻联播的准时——25岁结婚是标准版,30岁未婚就是系统漏洞。

    因此,首先需要看到,他们不是针对你,而是中了传统随大流的木马病毒。


    其次,是一种死亡焦虑的转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认为,对死亡的焦虑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当父母走过青葱岁月,进入人生暮年,其实是希望借由孩子,实现自己生命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看,催婚的本质是父母对抗死亡焦虑的“替身战争”。

    当他们表达"趁我们还有力气,能带动孙子"时,也许在寻求一种可以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做点什么的掌控感和确定性。

     

    再有,是对未完成事件的闭合需求:

     

    人类对"未完成事件"有强迫症般的闭合需求。

    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也叫“契可尼效应”,说的是人对被打断、未完成、没实现的事情总是耿耿于怀。

    对有始有终的追求,是人类天生的驱动力之一。

    当父母们在他们的社会认知中,将你的婚恋问题设为“待办事项”,像他们手机里99+的未读消息,必须点开,才能安心地呼吸。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f8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