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里的科学往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陈列在“纪念朱光亚诞辰100周年专题展”内的这张图片,记录了《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刊登的中国科协为此发出的倡议书。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祖国的科技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勃勃生机。但在当时的科技界也有一些现象令人忧虑。
本期《展柜里的科学往事》特邀中国科协原调研室主任吴伟文回顾科学尊严保卫战“邱氏鼠药案”背后往事。
人物卡片
朱光亚(1924.12.-2011.02),战略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核武器研制科学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毕生心血、智慧和力量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光辉典范。1986年6月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五位科学家联合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指出“邱氏鼠药”存在如“能将50米以内的鼠类诱出”“要杀公的杀公的,要杀母的杀母的”等不实宣传;并且通过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成分——氟乙酰胺,容易造成人、畜中毒,也可致使野生动物二次中毒死亡。
但两个月后,针对5名最早揭露邱氏鼠药事件的科学家却在相关诉讼中败诉。审判结果一出,举世哗然。1993年12月31日,五位学者所在单位领导齐聚商讨上诉事宜,都表达了对涉事科学家的坚定支持。
朱光亚主席代表中国科协旗帜鲜明支持五位专家上诉的态度,在科技界、司法界产生广泛影响,社会各界也表达了对此事的强烈关注。“邱氏鼠药”案也被评为1995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6月17日,《中国科学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尊严》。7月18日,《中国科学报》头版设置“维护科学尊严”专栏。王选、王大珩等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在《中国科学报》呼吁,建议建立科技陪审团制度,维护科学尊严……就这样,一场关于科学尊严的大讨论,在《中国科学报》开始了一场“接力赛”。
在朱光亚主席的倡导下,科学界、媒体界联手发声,“维护科学尊严”成为大家共同心声。1994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再次公开审理“邱氏鼠药名誉权侵权案”。经过近3个月的诉讼,1995年2月22日终审判决:撤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院的一审判决;驳回邱满囤的诉讼请求。至此,这段历时达31个月之久的案子终于算是尘埃落定,也成为了科学必将战胜愚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更多访谈内容即将推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