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是建设科技强国
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市场经济主体,
应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
解决产业发展和工程实践中的
基础科学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期间,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
以“强科学发现之源,筑材料发明之基”为主题的
“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
论坛上,
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代表,
面向全球发布
“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十条”倡议,
倡导企业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
当好“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倡议全文如下
当好基础研究“出题人”
一
凝练提出科学问题
建立“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共同参与的基础研究问题发现机制,面向产业核心需求共同凝练科学问题,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开展以凝练科学问题为目标的研究。
当好基础研究“答题人”
二
强化基础研究布局
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机理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未来科技和产业前沿方向研判与技术预见,超前布局基础研究任务,加大非共识、颠覆性基础研究项目布局。
三
集聚培养人才队伍
加快重点领域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联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共同培养硕博士,畅通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流动。
四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占比,积极用好国家、地方各类支持政策,以社会资本、产业资本等形式拓宽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高效用好研发经费。
五
打造高效研发平台
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主阵地”作用,积极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试验证平台,探索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当好基础研究“阅卷人”
六
加快科研范式转型
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术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加快科学研究向第四范式、第五范式转变,促进研发方式升级,以数据驱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七
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围绕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提前设计基础研究项目,推动有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加快在企业转化,主动为基础研究成果提供早期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体系化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营造基础研究良好生态
八
优化科研组织管理
完善基础科研组织模式和选题机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探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经费包干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健全差异化评价体系。
九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动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布局建设海外研发中心,深化与全球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和人才交往,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惠及全人类。
十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用好用足国家各类支持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完善容错机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鼓励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 /END/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校对| 龙旭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