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特色毒品治理的光辉篇章
——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斐然
6月30日,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新鲜出炉,30个城市在示范创建“接力赛”中跑出“加速度”,勇攀“新高度”,荣膺美誉。
2022年—2024年,在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周期内,在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精准指导下,参与创建的90个城市超前谋划、实干担当,推动禁毒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年来,他们以提升毒品治理效能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载体,勠力同心、同题作答,推动禁毒人民战争不断向纵深发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
奋楫争先,打造市域毒品治理新标杆
曾几何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饱受毒患之困。第二批创建过程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坚持“党管禁毒”,建立“四级书记抓禁毒”工作机制,禁毒工作纳入党政绩效、领导政绩考核和州委督办重大事项,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启动禁毒防艾三年攻坚行动,严打外流贩毒,实抓新型毒品治理,走出一条凉山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
江苏省盐城市,曾被挂牌“全国重点整治关注地区”。盐城痛定思痛,坚决拿下这场从“落后”到“摘牌”再到“先进”的硬仗。3年来,盐城市把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示范创建工作方案、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四个一”样板工程建设……高规格推动,系统性谋划,全市禁毒工作形成合力,擦亮了“盐之无毒”新名片。
面对毒情形势新变化,福建省厦门市将“融合共治”作为推动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市领导挂帅,全层级压实全民禁毒工作责任,推动特区禁毒立法、区域执法协作、毒品举报奖励等重点工作,带动融合共治“六全”体系不断提档升级;打造“校地合作”禁毒新样板,推进“一区一品”特色亮点建设,禁毒文创街、“禁毒妈妈”志愿服务、禁毒高校联盟等品牌享誉全国。
这3个地市的创新实践,仅是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丰硕成果的“沧海一粟”。按照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3年来,国家禁毒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则,对创建城市成效进行跟踪评估,30个城市脱颖而出。今年5月,经国家禁毒委员会派出的工作组实地验收,他们以禁毒工作的实绩实效赢得了验收组的肯定。
3年来,新命名的30个城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成员单位齐抓共管,严格落实责任,全面强化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不断深化禁毒示范创建活动,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探索,在禁毒斗争中得到严苛的实践检验,逐渐在全国禁毒战线形成共识,凝聚起合力。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命名的30个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不断加强党对禁毒工作的领导,牢牢扛起示范创建的政治责任,通过大力开展创建工作,禁毒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各地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年度听取禁毒工作汇报,研究破解了一系列重大难题。在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方面更加深入高效,宣传教育基地100%覆盖,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基础知识知晓率均超过95%;中小学生每年接受禁毒课程教育不少于2课时,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稳步提升。在服务管理吸毒人员方面更加规范,100%建成标准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复吸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缉毒打击方面攻势更加精准,百名吸毒人员对应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数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在制毒物品监管方面更加严密,易制毒化学品企业100%接入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平台;普遍成立了易制毒化学品领域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此外,这些地市在全面构建毒情监测预警体系方面持续发力,初步构建起毒情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客观评估本地毒情形势,促进毒情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带动社会治安大局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持续上升,为我国市域毒品治理树立了标杆。
百舸争流,深化中国特色毒品之治新成效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和坚定立场。
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不断提升我国毒品治理成效,推进新时代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示范创建活动成果,2022年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开展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3年来,国家禁毒委员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保障,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测评体系》,为各地开展创建工作提供指引。
3年来,国家禁毒办深入推进,通过开辟网站专栏,适时组织实地调研推动,全面加强培育引导、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工作,做好情况反映和监督指导,务实推动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3年来,90个创建城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高位推进、奋勇争先,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精心谋划,部署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开展禁毒示范创建是推进市域毒品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鼓励毒品治理能力较强、治理成效较好的城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市域的毒品治理体系,有利于抓好市级层面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国禁毒工作深入开展。”国家禁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宝贵经验必将指引全国禁毒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党政主导,禁毒责任全面压实。示范创建工作得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的上升为党政工程,有的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有的被纳入综治考评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各地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谋划,亲自部署推动,普遍围绕“六全”体系分解任务,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各地禁毒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各单位履责尽职、密切配合,创建意识明显提升,创建合力不断增强。
——坚持全民发动,共创氛围日益浓厚。各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创建工作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面向群众、发动群众。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走进千家万户,线上线下媒体全面发动,传统新兴手段融合使用,禁毒新媒体矩阵常态化宣传示范创建活动;“禁毒+”文旅、非遗、文体赛事、城市地标、交通工具……形成独具魅力的禁毒文化;开学“禁毒第一课”融入全国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数以亿计的青年学子加入禁毒知识竞赛行列,“小手拉大手”传播禁毒正能量,凝聚起社会共创、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
——坚持精准施策,各项措施强力推进。各地秉持系统治理观念,全面实施“打防管控宣建”各项措施,缉毒战果大幅提升,全面形成严打高压态势。积极推进吸毒人员戒治帮扶,集中开展毒驾治理,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强化禁毒管理举措,制定易制毒化学品管控政策,成立行业协会,规范企业全环节监管制度,摸排易制毒化学品和制毒设备,建档追踪全力消除流失隐患。
——坚持以创带建,基础保障不断夯实。各地树立问题导向,以示范创建为牵引,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集中解决长期制约禁毒工作发展的保障不足问题,积极加强专业力量配备,加大经费支持保障,将禁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宣传教育基地、毒品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为禁毒工作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据统计,参与第二批示范创建的90个城市中,89个城市实现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全覆盖;83个城市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超过95%;82个城市现有吸毒人员数量与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达到20:1;77个城市社区康复人员复吸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城市为本市阿片类吸毒人员设有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数据表明,第二批示范创建的治理效能持续显现,为保持我国毒品形势持续向好局面夯实了根基。
接力奋战,谱写禁毒示范创建新篇章
国家禁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强调,在全国组织开展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是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创新完善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201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开展了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并于2021年命名了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树立了市域毒品治理的样板典型,探索了成功经验,推动了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对于促进我国毒品形势整体好转、推动禁毒工作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首批41个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按照《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打防管控宣建措施,不断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本地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禁毒责任有效落实,毒品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成效愈发显著。
在第二批禁毒示范创建周期内,90个创建城市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国家禁毒委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压紧压实禁毒责任,广泛发动群众,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