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话题阅读量达1.2亿人次,什么活动这么“吸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7 21:03:10   浏览次数:4  发布人:38a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中,从中轴线生态文化传承到低碳领域创新实践,从社区公民参与到环保设施开放,北京市通过创新思维破解生态治理难题,以系统观念构建全民参与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中轴线生态文化:让生态文明教育扎根课堂“很期待今年的‘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课程。去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古今,走进古老的中轴线,感受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中,从中轴线生态文化传承到低碳领域创新实践,从社区公民参与到环保设施开放,北京市通过创新思维破解生态治理难题,以系统观念构建全民参与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中轴线生态文化:

    让生态文明教育扎根课堂

    “很期待今年的‘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课程。去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越古今,走进古老的中轴线,感受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学生鹿泽铭告诉记者。这一刻,古老的中轴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北京中轴线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生态环保宣传中心邀请科研院所、高校等专家学者,推出“北京中轴线的生态智慧”系列线上线下环保课程5场。课程聚焦生态内涵挖掘,用全新视角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平里四小等百余所中小学观看了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画海报、绘制导览图等系列活动,拓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北京市以“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等品牌项目为依托,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生态教育内容,引导中小学生为建设美好城市贡献力量,并在青年学子中培养环保骨干。北京市生态环保宣传中心联合北京市学生联合会连续举办二十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辐射近百万大学生,带动他们投身美丽北京建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在生态高地熠熠生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赓续延绵,融入一代代人的生态保护实践。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品牌项目为依托,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探寻千年大运河蕴含的生态智慧,持续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态环境教育之路。”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副主任龙艳表示。

    垃圾上长鲜花:

    “江山赋”模式走进联合国

    “为了绿色低碳的地球……一起行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北京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党支部书记亓伟伟发表了题为“小堆肥大实践,应对气候变化北京基层社区在行动”的演讲,向全球展示北京基层社区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赢得了热烈掌声。

    在江山赋社区,志愿者将厨余垃圾拉到堆肥点,利用“三明治堆肥法”,将厨余垃圾与园林废弃物层层码放,最终产出植物生长用肥的“黑金土”。

    “喜欢种花的人可以用厨余垃圾换肥料。让垃圾长鲜花,大家从不愿意分类,到现在主动分类。”社区志愿者介绍。

    目前,江山赋社区已实现约43吨厨余垃圾和近40吨园林废弃物的就地资源化利用,产生堆肥“黑金土”近48吨,减排约10.94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消了21880度电的碳排放。2024年,江山赋社区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

    如今,“江山赋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堆肥志愿活动。广西、海南等地的村社区、社会组织纷纷前来交流堆肥技术和志愿团队建设经验。

    创新引领实现重点突破,是北京市近年来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等4类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6个项目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可达51万余吨,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环保设施开放:

    创新机制下公众与企业“双向奔赴”

    “您好,今天由我带您参观北京碧水再生水厂。”在科普大V的镜头下,环保志愿者正在讲解北京市副中心最大再生水厂如何将污水由浊变清,为公众答疑解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3年—2024年,拥有百万级粉丝的科普大V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网络大V,纷纷以Vlog形式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推出“环保设施环游记”系列视频,10期短视频观看量达1961万。#环保设施环游记#累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2亿人次,互动量10.7万。

    近年来,北京市创新环保设施开放形式,邀请网络大V等第三方参与,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让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看得见、摸得着”。同时,扩大覆盖面,推动环保设施“云开放”。北京生态环境官方平台及设施开放单位推出了VR全景系列漫游视频。

    在机制建设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委和市水务局三部门发动各区相关部门、设施开放单位,形成了市、区与设施开放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动设施开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通过创新形式,拉近设施单位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公众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有效缓解、降低“邻避效应”带来的治理成本,化“邻避”为“邻利”。

    目前,北京市共认定四批63家设施开放单位,覆盖全市16个区,现场接待参观五千余批次、数十万人次,线上参观人数超千万人次。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记者 | 张雪晴

    编辑 | 李夏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8a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