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孩子游戏成瘾,真不是自制力差这么简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2 11:08:1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924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游戏成瘾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将成瘾行为归因于自制力差,认为成瘾个体只要下定决心、管住自己,就能戒掉。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成瘾远不是单一的意志力问题,而是涉及心理、神经生物、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成瘾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意指“被奴役、被绑定”,其核心是“对一种行为的控制能力受损”。本文将从多维视角,深入剖析游戏成瘾的深层动因,探讨有效的干预路径。并非

    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游戏成瘾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将成瘾行为归因于自制力差,认为成瘾个体只要下定决心、管住自己,就能戒掉。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成瘾远不是单一的意志力问题,而是涉及心理、神经生物、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成瘾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意指“被奴役、被绑定”,其核心是“对一种行为的控制能力受损”。本文将从多维视角,深入剖析游戏成瘾的深层动因,探讨有效的干预路径。

    并非个人意志薄弱

    大脑是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其发育成熟需要多年时间。负责决策、自控、评估后果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大约要到25岁才能够完全成熟,因此,青少年的理性思维、自控力不如成年人。

    在面对诱惑、冲动时,青少年更容易不能延迟满足、抑制冲动。例如,有的青少年知道应该学习,但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青少年看到短视频就忍不住刷起来;有的青少年能意识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但却无法停下来;有的青少年还会反复尝试戒断,但多以失败告终。

    对于这些青少年而言,外在环境的管控措施往往收效甚微。这表明,游戏成瘾并非简单的个人意志薄弱。

    成瘾背后的秘密

    1.心理学视角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自主、胜任、归属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这些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慢慢实现,而对学业压力大、社交受挫的青少年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网络游戏恰恰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体现自主性(自由选择方式、任务等),并对个体表现即时反馈(闯关、得分等)的空间(胜任感)。

    在网络游戏中,个体还可通过组队(归属感)弥补现实社交不足。青少年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无法处理现实生活带来的负性情绪,转而逐渐依赖网络游戏,将其作为唯一的调节渠道。

    2.神经科学视角

    网络游戏通过设计精巧的即时反馈(如得分、奖励),使游戏者实现短期阶段性目标达成,从而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引发多巴胺释放,不断产生快感。

    青少年的奖赏系统较活跃,容易被短期快感驱动,忽略长期后果,久而久之导致成瘾。

    个体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导致前额叶皮层(负责计划、决策、自控)功能下降,削弱对冲动的抑制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与环境视角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家庭关系较疏离、沟通缺乏,成员之间的冲突较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认为“对父母说了也没用”。

    长此以往,家庭功能受损,孩子会选择用游戏来逃避现实。

    青少年面对的学业压力较大,缺乏替代性的休闲放松和社交机会,加之游戏文化的商业推动,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放松。

    在青少年同辈之间,游戏也成为他们产生彼此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


    综合干预效果更好

    1.个体干预

    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和反思自身游戏行为背后的动机,修正个体对游戏功能性的误解,例如,游戏是唯一能让自身感到快乐的事情。帮助他们发现一些管理情绪的方式。

    也可以教授并帮助他们探索新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如冥想、运动等。与成瘾青少年一起寻找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目标,逐步减少个体的游戏时间,而非强制暴力戒断。

    2.家庭干预

    对于家庭功能失调、亲子关系不佳的青少年,要协助家庭建立理解、支持的家庭氛围。

    邀请家长、孩子共同制定可行的规则,发挥每个家庭成员的自主性,让每个人体验到在家庭中的归属感,促进亲子交流。

    作为家长,也可多了解游戏的内容与特点,避免代际误解。

    3.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

    学校日常活动中提供多元化的课余活动,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探索与社交需求。

    普及情绪管理、应对压力等知识,提升心理韧性与弹性。

    游戏企业要积极推动防沉迷系统,健全监管机制,优化游戏设计。

    4.专业干预

    中重度成瘾的青少年及合并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疾病的个体,应积极寻求专业诊治。

    可采用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动机式访谈、家庭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文: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 肖艳霞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 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24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