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上年纪,越喜欢独处。
年轻时,是不喜欢独处的,喜欢不停地热闹,喜欢跟很多的,不同的朋友在一起,以交际广为傲,心理上也会得到莫大的满足。
当然,年轻时也会有不少独处的机会,但独处的时候,心却已然走了,去了外面,年轻的时候,让我独处,简直是一种酷刑,坐立不安。那时,脑袋里装着世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生意红火,人生蒸蒸日上的时候,独处也是没机会的,身边的朋友不会给你独处的片刻。开了许多个店的时候,每个店里都会有铁哥们在坐等,看起来一个比一个铁。
那时,我拥有无数个铁哥们,每位看起来,都堪比亲兄弟。
我也很欣欣然,很陶醉于自己无与伦比的交友水平,朋友多,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那个年代,为人仗义、讲义气、重感情、乐善好施等等,都是朋友们贴满我头上的标签。
可是,一切皆幻象。《金刚经》里写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独处以来,对此,越来越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曲折过后,绝大多数铁哥们都长锈了,又像是长了翅膀的天使各自飞走了。这也让我得以安静下来,有了独处的可能。
独处,让我得以反思过往,一直以来以年轻人自居,不管思想还是行为皆未服老。
独处日久,平时奔走的躯体和灵魂都有机会沉寂下来,有了可能回望自己的来路,也有了时间规划自己的去路。
回望来路,多有懊悔,少有欣慰。但世上不卖后悔药,自己总结捋顺一下走过的历程,也算对自己匆匆忙忙的半生有个交代,也好为下面的去路做个警醒。
独处,生活安静,独处,生活得规律,规律地令我想起了跑船的日子。
独处,也让我有了时间和空间拿起笔来,开始尝试着写一写自己了解的世界,自己经历过的人生。
年少尽管无知,但年少时的冲劲,年少时的胆气都让我有反刍的资本,回忆间也给了自己和孩子许多宅家独处的乐趣。
内心真正安静下来,才发现独处是个多么美好而令自己愉悦的事。丰富的阅历,强大的意志,广阔的内心舞台,让我的独处丰富多彩。
独处也让我曾经躁动不平的心安静下来。平和了许多。对于过去的失败也好,跌的跟头也好,居然都有了亲切感,因为它们也都帮助了我成长,让我的内心更加充实,让我学会了独处,享受到了独处。
也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不过如此,都有过无比喧嚣的年代,心里都有过热闹的记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心理和思想都会归于沉寂。
独处,是种经历过岁月喧嚣的必然,学会接受。
独处,并不是孤独,而是隐没于人海之中。
独处是一种生活态度,毕竟,还有那些曾经的喧嚣可以在心里热闹。
独处的同时,我开始了写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70后的青葱岁月》已经写到了145万字。
在那年初刚开始写时,我想我可能坚持写个几万字已经很不错了,没有想过会写这么多,也没有信心给自己立个flag,不过听说一般立flag的,都倒得比较快。所以现在看来,不立,这也是个好事。
但其实,我在自己心里是有一面旗帜的,这面旗帜一直在指引着我向前,再向前,一年多过去了,我居然坚持下来了,仍然在写,最终,用一年半的时间写就了那本《70后的青葱岁月》,以205万字完本。
几年过去了,现在我依然在写,在写新的小说。
第一本小说刚下笔的时候,我正身处逆境,彼时,正是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整个社会也处于逆境之中。
没有人喜欢逆境,但谁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逆境。
但逆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当然也可以检验出自己的反弹力,逆势而起的能力。从而更加自信地走完接下来的人生旅程。
司科特.菲茨杰拉德说过,如果你足够坚强,你就是史无前例的。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更是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写作不是我的目的,我不会为了单纯写作而写作。写作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写作,不光能表达了内心的情怀,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能磨练自己意志,锻造一个更为坚强的自己。
独处让我爱上了写作,也有了写作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写作让我变得越来越感性,越来越真实,越来越阳光地看待这个世界。
这几年的独处,悟出了一些道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独处根本不是身体或是空间上的独处。
真正的独处,是心的独处,是内心强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