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王家卫:造一个五彩斑斓的光影梦
2024-02-25 18:33  浏览:153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奥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奥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4年开年,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首次执导的电视剧《繁花》“响了”:腾讯视频热度值高达3万,央视峰值收视率突破2.6,豆瓣收获8.5的高分……故事讲述了青年阿宝在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商界,奋斗沉浮的曲折经历。如今,该剧俨然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原著《繁花》转瞬售罄;网友争相学习沪语;剧中的黄河路等上海地标,挤满了打卡人群;配乐带动经典老歌重登热门歌单;就连上海吃食、服饰文化也被深度“考古”……


孤品《繁花》

央视评价“《繁花》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成为一部独特的影视孤品”。而观众最强烈的感受是,看剧时“得到的是立体、沉浸式的体验,是以往看任何剧都从未有过的”。一集就需要一部电影的容量,从接手的那刻起,王家卫就心怀野心,“这部剧表面是饮食男女,但里面要讲尽山河岁月、时代变迁”。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拍摄手法,属实不易。不过对于誉满全球的王家卫来说,并非难事。“王氏镜头”、死磕细节、解构时间,是他数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独门技巧。


剧中饰演风华绝代的李李的演员辛芷蕾在看到成片后,忍不住惊呼:“这是我吗?!”雨后的黄河路,灯光只照亮了画面一隅,光影在其脸上流动,她和阿宝并肩而行,彼此较劲又情愫暗生,光与影、静与动影影绰绰地交织缠绕,令人心醉。而在爷叔出场时,镜头里是一个背景加窗户形成的轮廓光,氛围冷峻严肃;玲子、汪小姐的画面多用暖色调,突出人物生活化的一面;李李的出现则用冷色调,刻画其神秘危险。


辛芷蕾在剧中的形象

这就是“王氏镜头”的独到审美——运用光影和色彩来营造氛围,镜头聚焦在微小的细节上,让每一帧都散发出梦幻般的气质,令观众沉浸其中,似与剧中人物呼吸与共。

对细节的执着考究,是王家卫作品的另一个闪光点。《繁花》开拍时,王家卫就表示,“要细腻还原当事人当时的感受”。为此,剧组搭建了长达200米的黄河路,并一比一复刻了街道景观。为了追求逼真,王家卫死磕到了极致。比如,被人乐道的“阿宝变身宝总,爷叔为其爆改行头”的短短两分钟剧情,从西装的布料,到做二件套、三件套的款式,到什么料子做垫肩、口袋、夹里,花样之繁,说透了彼时上海人对穿着的讲究。


这样的考究,出现在《繁花》的每个角落,就连剧里的吃食,都是叙事密码。汪小姐永远吃不腻排骨年糕,阿宝最喜欢泡饭配萝卜干,不同口味,都指向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剧中的配乐,也经过反复甄选。《偷心》《执迷不悔》《安妮》《东京爱情故事》……平均每集“出圈”一首,因为这些歌曲不仅与剧情完美融合,也是时代的缩影。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瞬间就被拉回那个轰轰烈烈、浓墨重彩的90年代。


相较于驾轻就熟的镜头语言和精良细节,王家卫对《繁花》的最满意之处是“对时间的特别刻画”。


《一代宗师》中的打斗场面

时间,是王家卫情有独钟的创作母题,在他的作品中,时钟无处不在,时间兀自跳跃。《一代宗师》执着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重庆森林》里,让何志武不舍的过期凤梨罐头,隐喻了现代爱情。


《重庆森林》剧照

而《繁花》,时间化身为“上海节奏”或“深圳速度”,旁观人物命运、众生起伏。1978~1987年、1984~1988年、1992年以后,三条时间线娴熟地交织,穿插交代出阿宝与爷叔的渊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上海、深圳的落地起飞,阿宝和汪小姐、玲子等人的情感纠葛。


很多观众感慨:“《繁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道具、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反复品味和探索。”王家卫的心愿达成了,他终于拍成了钟爱的那个上海,他的乡愁与所有人产生了共鸣。

“文青”王家卫

1958年,王家卫出生于上海。虽五岁时便随父母迁居香港,但上海是他永远的乡愁。当他第一次读到小说《繁花》时,就被迷住了,“像一卷上海的《清明上河图》”。


青年王家卫

王家卫忘不了远离故乡,举家在香港漂泊的辛苦日子。在酒店工作的父亲每日凌晨下班后,母亲就会起来为他煮消夜,二人在餐桌边慢慢倾谈,谈论最多的,就是思念的上海。这些谈资后来成了王家卫电影中的素材。


《重庆森林》剧照

只要有闲暇,身为电影发烧友的母亲就会带王家卫去看电影,“几乎每天都去,影院灯光一关,我俩就好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而父亲则爱好写剧本,“连香烟盒子上都写满了剧本”。在“电影之家”长大的王家卫,虽然之后攻读香港理工学院的美术设计系,但他实在按捺不住对电影的热爱,每晚都跑出去看电影,并且“每次都带笔记本,贴上当天的电影票,然后写下影评”。后来,他索性放弃专业,加入电视广播公司的编导训练班,全职投入编剧创作中。


《重庆森林》剧照

当时的香港电影界被称为“东方好莱坞”,机遇遍地。幸运的王家卫遇到了恩师谭家明,以及后来的最佳搭档、美术指导张叔平,在二人的帮助下,他得以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一炮打响,不仅票房颇佳,还包揽了香港金像奖所有荣誉。


《旺角卡门》剧照

正当王家卫成为电影投资者宠爱的“香饽饽”时,他却推出了一部个人风格强烈的《阿飞正传》,由于价值观十分超前,当时的观众无法接受,以致票房惨败。但是反对的声浪还是无法阻止王家卫在创作上的坚持,“当时没人来投资了,不过那样也好,那我自己来做独立电影”。


《花样年华》剧照

祸福相倚,独立后的王家卫,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工作,才华反而得以挥洒,之后的数十年,从《重庆森林》到《一代宗师》,他创立了一个无人可取代的影像王国。尤其是他和摄影师杜可风、美术设计张叔平一起组成的“黄金三角”,更是造就了蜚声国际的“王家卫风格”。


王家卫在拍摄现场

有人说,选择看一部王家卫的电影,就意味着进入一个强烈的梦境。影片中梦幻的光影、鲜艳的色彩和动人的音乐编织出一种强烈的氛围,让观众完全被催眠。在王家卫看来,自己的影像灵感来自文学。他酷爱阅读村上春树、刘以鬯以及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阿根廷的曼努埃尔·普伊格。可以说,王家卫电影的叙事技巧、台词、配乐、美术都深受其小说的启发。


《花样年华》剧照

从影40年,王家卫拍摄的电影不过十余部,但每部都摘得国际大奖,从未失手。“十年磨一剑”,是他的工作信条,也是独属于他的一份“不响”。

“不响”

如果要问是什么支撑《繁花》内在的价值表达,答案应是“不响”。剧中阿宝对“不响”的解释是:“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都不响。”而王家卫理解的“不响”是“只讲我能讲的、我想讲的、我讲得好的”。


《东邪西毒》剧照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拍戏最为拖延的导演。《繁花》从筹备到完成,耗时九年,把男主胡歌“熬”成了中年;《一代宗师》的拖延更是旷日持久,从构思到上映长达13年,演员们花费数年时间拜师学武,其中张震竟然“熬”成了八极拳高手。


《一代宗师》剧照

所以,王家卫为了达到他心目中的“不响”,几近完美主义。这对很多演员来说,是终生难忘的磨砺。梁朝伟回忆,在《阿飞正传》里,他一场戏吃了27次梨,而刘嘉玲更是擦了46次地,才达到导演满意的效果。《一代宗师》最后一场戏,王家卫拍了90个小时,最后大家体力都近极限,但他还戴着墨镜,纹丝不动地站在镜头前表示:“要把所有能拍的都拍完,不拍以后就没机会了。”


《一代宗师》剧照

另一个造成王家卫拖延症的原因是不用剧本。他“拍戏从不会先想message(要点),纯粹是直觉”。惯常的拍摄节奏是,摄影师先给演员拍一系列分场作为热身,他就锁在酒店房间里,对着这些影像资料推敲演员的个人特质,苦苦思索剧本,然后才开始真正的拍摄,边拍边碰撞新的灵感。所以,他需要一遍遍地拍摄,再一次次地推翻重来。


《阿飞正传》剧照

曾有人评价,“王家卫拍的不是生活,是生命,但又不是那种‘海燕’式昂扬的生命,而是一簇生命的火苗,在那里孤独地摇曳着”。因此他能直抵每个人最幽微的内心,触及最深刻的孤独,挑起最细腻的悸动。或许这就是观众眼里王家卫的“不响”:以其40年的一腔孤勇,为我们造一个斑斓的光影梦,让我们得以有幸,在这个梦中寻觅自己的人生奥义。

摘自《青年文摘》2024年第5期

最美的时光•最真的陪伴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发布人:450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