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奥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最不敬业的留学生?留学期间,他却转行了丨王绶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5 08:26:0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edee****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时常面临困难的选择:追随内心的热情,将兴趣爱好转化为职业道路,即便与所学的专业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容易回答。不妨来看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射电天文学的奠基人王绶琯的选择。王绶琯本是一个与造船为伴、梦想驰骋海疆的青年。27岁那年,他下定决心放弃苦学14年的航海和造船技术,改学天文学,最终在天文领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王绶琯来源|中国科学报梦想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少年时期,


    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时常面临困难的选择:追随内心的热情,将兴趣爱好转化为职业道路,即便与所学的专业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容易回答。不妨来看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射电天文学的奠基人王绶琯的选择。

    王绶琯本是一个与造船为伴、梦想驰骋海疆的青年。27岁那年,他下定决心放弃苦学14年的航海和造船技术,改学天文学,最终在天文领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王绶琯

    来源|中国科学报

    梦想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少年时期,王绶琯就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6年,13岁的王绶琯考上福建马尾海军学校。“七七事变”后,学校遭日机轰炸,被迫迁至贵州。完成基础课学习后,他随造船班赴重庆海军工厂学习专业课。

    在重庆学习期间,王绶琯时常光顾书店。偶然间,一本名为《宇宙》的天文学杂志深深吸引了他。杂志中那些生动有趣的天文知识,让他如痴如醉,并在他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天文梦”的种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民国期间由中国天文学会出版的
    《宇宙》杂志

    来源|赛先生

    毕业后,王绶琯进入了一家制造水雷的兵工厂实习。在那里,他认真工作、刻苦学习,很快通过了海军公费留学招考,被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录取。这本是他继续深造造船技术的绝佳机会,命运却再次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1945年,王绶琯赴英留学,进修造船。在那期间,他接触到了爱丁顿、金斯等天文学家创作的天文学著作。这些书籍内容精彩丰富,让王绶琯了解到更多前沿的天文知识。

    每当王绶琯漫步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廊道上,翻阅着手中的天文学书刊时,内心都会涌起一阵悸动。他仰望着星空,心中萌发出进一步探索天文的强烈愿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45年,在格林尼治英国留学造船班入学

    6同学合照,前左1为王绶琯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49年,国民党政府与英国断交,留学生们被迫滞留在国外,其中包括王绶琯。王绶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望。他鼓起勇气,给时任英国伦敦大学天文台台长格雷戈里寄去了一封求职信。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天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希望在天文台工作、专门从事天文学研究的愿望。

    格雷戈里是一位慧眼识才的长者,他看到了王绶琯的潜力与决心,很快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1950年,王绶琯被聘入英国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开始了他的天文学生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天文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他的才华与努力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赞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51年,王绶琯(左一)

    在伦敦大学天文台与同事合影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但王绶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1952年,为发展和壮大天文队伍,时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向远在英国留学的王绶琯发出邀请信。信中殷切的言辞让王绶琯心潮起伏,爱国之心让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放弃了伦敦大学天文台的优越环境,在师友的帮助下,于1953年冲破英国政府的阻挠,返回祖国。

    回国后,王绶琯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他领导研制了中国首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并提出了实现超大规模光谱巡天的科学思想。此外,他还主编了《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等科普作品,并创建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为中国的天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紫金山天文台50周年,老同志合影

    前排左起:李鉴澄、孙克定、张钰哲、

    陈遵妫、陈展云;

    二排左起:王绶琯、席泽宗、罗定江、

    李元、吴守贤;
    三排左起:叶叔华、苗永瑞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微信公众号

    从造船到追“星”,王绶琯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曾在《临江仙·书怀》一词中写道,“浮沉科海勉相随,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为科学界树立了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王绶琯:永垂天幕的“科学启明星”[J].中国科学报,2024-3-15.

    [2]永不止步的启明星[OL].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11-12.

    [3]始于兴趣 忠于使命 | 追忆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OL].中国国家天文,2021-1-2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dee****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