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之后的第二年,为了稳定民心,他开始巡游。五次巡游,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秦帝国,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路上。
出游就必有交通工具,秦始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那就要说到1978年,在秦始皇帝陵西出土的两乘青铜马车了。
秦铜车马刚出土时碎成了3000多个碎片,文物修复小组经过8年时间才修复完成。
了解座驾详情
马车结构完整,装饰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仿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
一号铜车的舆箱较浅,不分前后室,有伞盖而无穹庐式车盖。御者凭轼(车前横木)而御,是一种立车。二号铜车舆箱上有穹盖,只能坐御,故为坐车。主室内比较宽阔,铺有地毯,坐卧皆安,故又名曰安车。这种立车在前,坐车在后的车队仪仗,与现代举行阅兵式时,立乘的敞车在前,安坐的轿车在后的排列颇为相似。
二号铜车舆箱四轖(sè)上开有户窗。两侧为可以左右开合的推窗,前轖为可以上下启闭的支窗。后轖有门户,户扉右侧与车轖有活铰相连,左侧车轖上装有拐形门栓。其形制与今日汽车门的装置原理相同。
这么多匹马绑在一起不会打架吗?
中间两匹用来驾辕的马叫服马,两边两匹拉车的马叫骖马。两服马因为驾辕,距离相对固定,骖马则比较自由,为了保证四匹马各处其位,不会相互拥挤,在两匹服马胸部外侧,各装有一个胁驱。如果骖马过分靠近服马,胁驱尾部的尖锥就会刺痛骖马,使它远离;但同时为了不使骖马离开太远,在骖马和服马之间还系有一根缰绳,这样一来,缰绳就会牵住骖马,防止它过分远离,从而使四匹马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合力拉车。
原来是这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那马如何拉车的?
骖马和服马各有一条靷绳,四匹马通过靷绳牵引两匹服马的鞠绳前段系于轭然后顺辕而下,在车辕和舆底交合处合为一股,再向后延伸系在车轴上。两骖马的軻绳前端为环套状,套在骖马的胸部,后端穿过固定在舆底前部的铜环,然后与车舆底部平行向后延伸,系结于舆底后部的车桄上。两服马的动力绳系在车轴中部,两骖马的动力绳分别系在车舆底部,受力点与两边车轮的距离相等,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均被牵引,且三个受力点形成等腰三角形,两轮及车舆受力均衡。
奇怪的知识就这么进入了我的大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驭手如何控马?
驭手手里握着的绳子叫辔绳,辔绳就是用来控制马匹的绳子。由于中间两服马驾辕,辕将两匹马连为一体,它们的内辔功能可略,所以系结在车轼前面的觼蚋上。其余的6根辔绳则分别握于御手手中,马体右侧的辔绳握在右手中,马体左侧的握在左手中,右转弯牵动右手的辔绳,左转弯牵动左手的辔绳,控驭简单。
迷人的老祖宗也太聪明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总而言之,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02年,秦铜车马被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秦铜车马对于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结构系驾法、秦代冶铸工艺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22024年4月18日,在历时三年的精心保养维护工作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并安放在展柜中。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聚首”。这也是自2011年之后,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的原件时隔13年后再次同时向公众展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风熙暖,大地复苏
大家有空可以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当年秦始皇的旗舰座驾哦
综合自新华网、中国考古网、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文史知识微信公众号、秦始皇陵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文旅中国澎湃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等。
责任编辑:苏威豪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常畅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