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21分会场 — 水、气处理工程与化工过程环保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贺高红教授、侯栓弟教授和王蓉教授担任主席,姜晓滨教授担任秘书长。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包括1位外籍院士、8位国际知名学者以及多位国内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优秀科技工作者。
本论坛伊始,南洋理工大学王蓉院士致开幕词。她指出:“化工过程涉及丰富而复杂的水、气资源输送、反应、相转化及分离等流程,绿色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化工过程对生态水、气处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论坛旨在为全球水、气处理及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本次论坛聚焦新型反应催化、高效纯化、耦合治理等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的新进展,特别关注相关理论和技术对生态环境影响、优化和调节的交叉性研究。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膜技术、催化氧化、吸附分离、污染物检测与控制等多个热点领域。
上午环节,来自南洋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就陶瓷基复合纳滤膜、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开发、聚酰胺薄膜复合膜等前沿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教授作了关于多级膜过程设计与应用于低浓度气体分离回收的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化工过程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下午环节,坎塔布里亚大学Ane Urtiaga教授、俄罗斯科学院Alexey Volkov研究员等分别从有机分子筛膜、氟化制冷剂循环价值链膜技术和膜强化化学过程等角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中石化大连院王学海就石化环保技术的进展、挑战与前景作了全面分析,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论坛还特别关注了新兴污染物控制、废水回用、能源效率评估等热点问题。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就闭环可回收膜、锂离子电池废物利用、不对称电容去离子、浓缩盐水利用、微通道工程氧化铝微球创新等研究方向展示了创新成果,展现了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在环保领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晚间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微污染水高级净化机制、气提环路反应器湿式氧化、渗透辅助反渗透、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耐药性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水、气处理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应用挑战。
论坛闭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姜晓滨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水、气处理及环保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实践,全方位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希望与会代表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实现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水、气处理工程与化工过程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对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坛上涵盖的高级氧化工艺、膜分离技术、多相催化、新兴污染物控制等研究方向,为解决水、气处理及环保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