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趁此机会,人们外出踏青赏花、拜祭祖先。然而,很多人会因眼睛发痒、发红、流泪、异物刺激感等不适症状,止住外出的脚步。有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不外出,春天一来,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如果这些人春夏季发病,秋冬季症状好转或消失,那么大概率是发生了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过敏性疾病,其本质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性物质的过度反应。
为何春季高发
春季,过敏性结膜炎高发,有以下几种原因:
过敏原增多: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空气中的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大量增加。例如,柳树、杨树等树木的花粉在春季会大量飘散,这些花粉颗粒很容易进入眼睛,引发过敏反应。
气候因素: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干燥多风的气候特点也为过敏性结膜炎的发作创造了条件。气温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影响眼部的免疫功能,使眼睛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同时,干燥的环境会导致眼睛表面的泪膜稳定性下降,使眼睛黏膜组织的抵抗力减弱,而风大则会加速过敏原的传播和扩散,增加眼睛接触过敏原的机会。
紫外线增强:春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加,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对眼睛的角膜、结膜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削弱眼部的防御能力,从而使眼睛对过敏原更为敏感,引发过敏性结膜炎。
免疫系统的调整变化:在春季,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对外界过敏原的反应更加敏感。此外,春季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眼睛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机会相应增加,接触到过敏原的概率也大大提高。
治疗有方法
过敏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双眼发病。患者的上眼皮内部有一层粉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扁平凸起,外观就像铺路石一样。症状特点是眼睛发痒、眼白充血发红、流泪及携带黏液性乳白色分泌物。部分患者常年都有类似症状,在春夏季迎来高峰期,其他季节症状减轻。一般情况下,过敏性结膜炎随着季节变化,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反复发作数年后,症状有减轻或消退的趋势。
在治疗方面,患者要尽量明确使自己过敏的物质,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并配合药物治疗。若难以确定过敏原,医生的治疗也只能局限于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效果一般不太令人满意。
目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代表药物有以下几类。一是抗组胺类眼药水,如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等。二是肥大细胞稳定剂类眼药水,如色苷酸钠、吡嘧司特钾等。三是双效药物眼药水,如奥洛他定等。四是非甾体抗炎药眼药水。五是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如醋酸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需要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过敏症状,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白内障和视神经损害等。如果过敏症状比较严重,局部用药不能有效控制,则需要全身用药。
对于有些症状严重、治疗多年不愈的患者也可考虑易地疗法,就是从原先住的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较远的地区居住和工作。由于脱离了原居住地的过敏原,往往会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这样防
清明节假期,不想被过敏性结膜炎阻挡踏青的脚步,一定要做好预防。
第一,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可以佩戴密封式护目镜(如运动防风镜)、口罩等,保护好易受侵犯的眼睛、口腔和鼻子等部位。第二,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洗脸、洗头,更换干净的衣物。花粉传播明显的时间段,不宜在室外晾晒衣服、床单等。白天尽量少开门窗,防止花粉进入室内,室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清洁空气。第三,可以使用药物预防。既往有过严重的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者,可在过敏季到来前1周开始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如吡嘧司特钾。
过敏性结膜炎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反复发作可能损伤眼表屏障,甚至影响视功能。有些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角膜炎或其他感染,需要尽快就医,接受专业诊疗。这些症状包括:眼痛、视力下降;眼睛有大量黄绿色分泌物;使用药物3天后无缓解。
总之,清明踏青时做好防护,既能享受春光,又能保护双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 田音 何凡
编辑:刘洋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U8I3UZ19】获取授权